贾梗自然又回到厨房,亲自端了一只餐盘出来,给冯楠摆在面前。
酒杯筷子桌上都有,都是按照8人一桌布置的。
冯楠一看自己面前这满满登登的一座山,顿时就吓了一跳,再看别人面前的菜肴,似乎比自己的少了许多,就回头看向贾梗:“你这是额外给我做的?”
不等贾梗说话,秦淮茹先替儿子解释了,“冯姐,您别误会,大家的饭菜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都吃了快一半了,这才显得你这份多了。”
绍琳也说道:“你放心吧,贾梗待人绝对一碗水端平,谁都不多,谁都不少,你这份儿就是标准的。”
冯楠这才拿起了筷子,刚想吃时又蹙了蹙眉,再次抬头看向贾梗:“贾梗,这几十桌人如果都按这个标准上菜,你怎么能供得起的?”
其实,冯楠这个问题也存在于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就连秦淮茹、绍琳这种和贾梗至亲至近的人都不例外。
在这个城市户口人均定额每月2两猪肉的时代,这么一餐盘里的肉食,都够正常家庭吃一年的了,贾梗从哪弄来这么多的副食和蔬菜?
别看四合院里的邻居吃得香,但是要说他们心里不嫉妒贾梗是不可能的。不仅嫉妒,而且有的人都开始琢磨去哪告贾梗一状了。
太不像话了!
就连在贾梗的台球厅里玩得不亦乐乎的袁军、郑桐等人都觉得不平衡了,我们这些红二代都没活的这么潇洒,你一个老百姓的儿子凭啥过得这么好?
是的,袁军、郑桐他们这些大院子弟,从来都没把自己当做普通老百姓,他们从懂事开始,就已经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凌驾在人民之上了。
贾梗当然知道这是必然的事情,可是为了收获到更多的嫉妒值,不这么炫耀还能咋办呢?
他更清楚,冯楠绝对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在为他担心,因为冯楠对这个世界看得比较透彻,知道社会上的人在面对如此奢华的酒宴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思。
所以他就大声地解释道:“都是我网鱼跟别人换来的呀,恨不能整个四九城的人都想换我的鱼,这些肉食和蔬菜都是提前约好了的,他们先把鱼拿走,等到年初一再把肉菜送来,就这样。”
只不过饶是他这样解释,仍然有人不信。钟跃民那桌上,袁军就是打死也不信的那种,“跃民,他说的都是真的?”
钟跃民道:“你没听咱们大院儿里的邻居说起后海渔童吗?后海渔童就是贾梗!”
袁军仍然不信,道:“倒是听过,可是你亲眼见过他凿冰捕鱼吗?”
钟跃民道;“没有,这还用亲眼去看吗?你看看咱桌上这些软炸鲫鱼,个头大小都不太一样,这就肯定不是买的,既然不是买的,那就一定是捕来的了。”
主桌上也不乏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其中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李苑香,她跟秦京茹挨着,吃到香甜之时,就忍不住问秦京茹:
“妹子,贾梗他家平时都这么吃吗?”
秦京茹当然是与有荣焉,唯恐别人不知道贾梗过得好,就炫耀道:“平常比这个吃的还好哩,不光吃的好,穿得也好,玩得更好!”
“啊?”
李苑香的工作是供应科长,干的是天南地北到处跑采购的差事,那眼界可不是一般的宽,什么样的家庭没见过?可是她还真没见过贾梗这样的人。
换成别人像贾梗这样炫耀,只怕早就被抓起来审查了,怎么贾梗还能安然无恙呢?
她对贾梗的兴趣更浓厚了,就又问:“你说他玩得好,他都玩什么?”
这下秦京茹可就答不上来了,她总共只进去过东跨院一回,还没进其它房间,能知道贾梗他们都玩什么?她只是凭直觉认为跟贾梗在一起的女人都很开心,那是玩出来的开心。
为了掩饰尴尬,她就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哎呀,咱俩是不是该去敬酒了?”
即便是集体婚礼,新郎新娘也要挨个给客人敬酒的,这是基本的礼貌,与旧俗新风无关。
李苑香却认为秦京茹是有意回避这个话题,便不再追问。
表面上不问了,心里却在琢磨,到底是什么秘密,让秦京茹这样的大嘴巴都要藏着掖着?嗯,一定要把这个秘密挖出来,说不定会是个惊喜!
于是乎,挨桌敬酒的时候,李苑香就特别留意每张桌子上的人们交谈的内容。
这时候人们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因为禁止旧社会猜拳行令那一套,又因为饭菜实在是太香、太好吃,所以很少有人喝酒。
就是喝酒的人,也喝的不多,唯恐浪费了这百年不遇的好菜肴。
所以当人们吃了各自饭菜的一半以后,要么是真吃不动了,要么是不舍得吃、想拿回家下顿再吃,总之聊天打屁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这就让李苑香听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就比如袁军和郑桐他们几个吹侃的台球,每个人都在吹嘘自己打得好,都在笑话别人不会打。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李苑香当然知道什么是台球,可是她更知道这种东西国内没有生产的,更没有售卖的,即便有一些年轻时留过学的领导喜欢玩,也是专门找人定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几个半大小子在哪打的台球?谁家有台球?
听那意思,台球应该是贾梗的,可是贾梗家里怎么可能有台球?他自己做的?
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他家哪有那么大的空间、能摆下一张台球桌?
就连独自居住一套房子、而且手里还捏着后院一块地皮的许大茂,家里都摆不开一张台球桌!
李苑香对贾梗更加有兴趣了,在许大茂给人满酒、敬酒与喝酒,并且说些感谢话的时候,李苑香的目光始终看在贾梗的脸上。
这时候贾梗已经安顿好了冯楠,本想回到钟跃民那张桌的时候,却被周晓白和罗芸叫过去了。
这一张桌子现在就只剩下周罗刘三女了。聋老太、一大妈等老女人、以及孙家嫂子都已经端着自己的餐盘回了家,准备晚上再仔细品尝这难得一见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