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童在战场上拼命时,远在京都的潘金花也在做一件大事。
——她在制盐。
刚来这里时,李家因私盐案获罪,这事在她心头萦绕数年,如今她入了皇帝的视线,若是不拿出点东西震撼他一下,往后李家动辄得咎。
被人垂涎不好,但是又垂涎又敬畏没什么不好,总之该有的尊荣,她要。
粗盐盛行于这个时代,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它便宜。
但实际上,世上更多得是连粗盐都用不起的人家,只能用些盐石。这东西就是泥沙混合物,带些咸味,这种盐石做出来的菜,哪里能见人。
普通百姓吃饭,不是为享受,只是为饱腹,好不好吃,并不重要,能让他们活下去就行。
潘金花他们流放后,也过了一段只能买粗盐吃的日子,那味道咸、苦、涩,她记忆犹新。
盐石,她没敢尝,这里头矿物质太多,也是有些毒的。
盐的问题不解决,私盐就永远不会消亡,这是中华历史告诉她的。
而制作细盐,不只为了自己能被皇帝尊重,也不只为了李家更大的荣光,她也想惠及天下百姓,让这些贫苦人,能稍微地活得更好些,哪怕比原先好一点点。
这里的盐多为井盐,品质好的盐均为达官贵人餐桌之物,极少流到民间,巨富自然也能吃到,就是钱财花费就可不是贵人的那个数了,至少要翻两倍。
潘金花很自然地便想到了晒盐,大昭恰好也有临海的地域。在潘金花有意的收集信息后,她得知,这些地方的百姓,以往都是风吹日晒得打鱼晒网,靠水吃水。
若是能系统的建立盐田,那么,这些沿海的百姓们又有了其他谋生的活计。
而私盐市场有了海盐的冲击,皇帝若是又调控得当,再将盐价压低,私盐无利可得,必将迎来崩盘。
只是,她这弄出海盐的“罪魁祸首”,将要迎来那些靠着私盐牟利之人的怒火。
潘金花并不想横死,她能接受自己寿终正寝,却不能接受自己这样死。
不过,人固有一死,多活的这些年都是赚的,能消灭私盐,这样死怕也是重于泰山的。
潘金花躺在床榻上,幽幽叹气,这几年,她年纪渐大,也常觉得力不从心。
她死过一回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时间怕不多了,可她做的太少了,好像自己还什么都没干,就没有多长的时间了,所以,她才想着赶紧把海盐整出来。
“老夫人怎么了?可是要喝水?”
白雪睡在里间的榻上,听见潘金花叹气,连忙出声询问。
潘金花摇摇头,想起白雪看不到, 才大声回她。
“无事,快睡吧。”
自来了京都,夜里睡在她房里的便从姚娘变成了白雪。潘金花不是个
李青童在战场上拼命时,远在京都的潘金花也在做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