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潘金花是李家最大的功臣,甚至创造了更大的辉煌。
她坐的理所当然。
李氏家族也无一人置喙,家中能有今日,旁人不知道,自家谁不知道全靠的是这位老夫人。
而且李家如今有的御赐牌匾,可是祖辈都没有过的,这是远超祖辈的功绩,要不是自家有罪在身,得的赏赐肯定更大。
潘金花还不乐意呢,坐的屁股痛,烟熏火燎的。
李家大祭后,李徐海带着李青昀告别了家人,离开韶县,去了京城。
谁给李家提供豆腐这事,林裴也有了想法,林裴准备在相对贫困的几个村开设官村合营的豆腐坊,专门给李家提供豆腐。
李家没什么好不同意的,谁供都行,保质保量。
得了准话,林裴心满意足地离开。
三日的流水席后,树下村更名李家村之事,还是提了上来。
村民们齐聚李家,吵着闹着要改村名,李家不答应都不行。
于是,树下村也正式更名为李家村。
有了钱,有了名,又恢复了平民的身份,李家人终于可以抛弃过往,迎来崭新的生活。
族学之事,也提上了日程。
原先的南泽李家就是有族学的,但是族人都是只读两三年,愿意读就读,不愿意读的就算了,反正也有旁的门路过日子。没有后起之秀,叫主支在京中独木难支。
有了教训在前,李家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族学得建,但不能再像以往那般,读书懒散可不行。”
“大哥说的是,族学得细分,孩童启蒙后便按学习进度分甲乙丙班。”
“甲班为科举而设,丙班为启蒙,乙班介于二者之间,若天赋不行便学了文化早点去做旁的事,天赋尚可便升入甲班。”
“这分班制倒是不错。”
“如今万事顺意,老婆子也有句话要说。流放算是咱们家的最低点,自今日之后,只盼所有族人都能往外走,往上走。
李家建族学,孩子就是咱家的未来,我赞同建族学,大家从县里从府城去搜寻人才,不必吝惜钱财,人才难得。”
“这是自然,有才学的人,值得咱们花费大价钱。”
就怕人不来,不过钱财给到位,怎么也能找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