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煎熬是谁绕指缠绵的糖(六)

对于两份同样真挚的感情,贺天然给出了同样一份回答。

事情,变得麻烦了起来,但是从男孩的角度而言,现在必须是这种结果。

曹艾青那边情绪很不稳定,加上她身体里潜藏着的那份记忆,如果这个时候贺天然跟温凉在一起,那么天知道会对她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贺天然非常理解那种记忆融合期间,不同记忆在三观上,人生上以及立场上的对撞,这不光光是接受一段记忆那么简单,它在精神上带来的痛楚与创伤,是足以扭曲一个人的心智的。

在温凉、贺天然、曹艾青三个人中,他们的未来与现在,人格与经历各不相同,温凉的人格变化是最轻的,她花了一年时间消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场恶作剧的影响之深远,一个错误的举动影响了三个人的未来,这才是让她束手束脚,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而贺天然,一个开朗阳光,一个腹黑阴鸷,性格看似很极端,但其实他们本性是一样的,少年天然对于未来那个自己所做出的一切,他都能理解,他也宅过,内向过,同样也算计过别人,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现在这个已经改变的时间线,还是那个晦暗的坏未来,温凉一直都陪在他身边,这是让他能接受自己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贺天然与温凉两个人,就是这场轮回的全部。

所以,现在与未来之间经历再多,区别再大,这也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们都能接受。

可是对于曹艾青……

她是那个被牵扯进来的未知因果,也是三人之中区别最大的一个,少女艾青与那个轻熟女艾青,在人格上,是实实在在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

男孩一直把少女艾青保护得很好,但是在另一个未来,曹艾青之所以拥有那么一个遗憾的青春,他贺天然就是罪魁祸首!

未来艾青借女友之口表达得很清楚,她没有影响少女艾青与贺天然的爱情,是因为当初在南脂岛上的那番言论,当时少年把谁都分得很清楚,现在不同于未来,你是你,我是我,我该恨谁或者该爱谁,都有一个很清晰的界线。

而现在不同了,贺天然接受了全部的自己之后,相当于违背了当初的诺言,他不再去区分这些了,如果从来都只有一个贺天然,那么现在的这个曹艾青,应该是恨他,还是爱他?

这是现在摆在贺天然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其严重性甚至影响到了曹艾青的一生,这远比男孩现在应该接受谁,跟谁在一起,来的更重要许多!

何况,现在那串能够穿越时间的佛珠,还在曹艾青的手上,谁都不知道,这个状态下的她会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

“如果我真的要对那个未来的艾青赎罪,那么我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好好跟现在的她在一起,让她拥有一个圆满的青春,让她做她爱做的事,让自己成为她最爱的那个人,就像你当初为我做的那样……”

温凉还沉浸在刚才那“对不起”三个字里,她沉默着不发一语,直到贺天然将目前已知的情况及想法一一跟她倾诉完,她才冷冷地道出一句话:

“那么我呢?”

“……”

一句话,将贺天然堵得哑口无言。

“你要对她负责,你要对她赎罪,那么我呢?我就活该是被拒绝的那一个?”

可以看出来,温凉真的是被贺天然的默认给气着了,女孩魂不守舍的等了一天,最终等来这么个回答,尽管男孩说的确实在理,但这并不能缓解她心中的那股怨气。

贺天然对两个女孩都说了“对不起”,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

男孩把话说得很清楚了,他不可能放着这样一个曹艾青不管,他有愧疚,他想像温凉一样,去弥补对曹艾青犯下的错,他不想看见自己的女朋友变成未来的那个样子。

这个想法,还真是跟温凉当初对他做的事情如出一辙。

所以,男孩对女友说的那句对不起,更像是在承认错误,这样一来,就彻底让曹艾青化被动为主动,他们之间的这段恋爱,她是想踹开也好,是想继续谈下去也罢,这已经不是贺天然说的算了,现在她曹艾青不发话,谁都不能动!

可是贺天然对温凉说的对不起,其代表着的意义,就真正是拒绝了!

而最让温凉可气的是,她竟然谁都怪不了,她不能说贺天然是优柔寡断,因为他该承认的也承认了,该拒绝的也拒绝了,他有自己的罪要赎,他身上也有枷锁,从感性上来说,温凉当然希望贺天然抛下一切心理负担,跟自己好好地开始一段新的未来。

但从理性的层面上来讲,贺天然现在所做的一切,他能拒绝自己,为曹艾青的状态担忧负责,也是为当初那场恶作剧种下的恶果而埋单。

这件事,贺天然真的已经做得够好了,他没有瞻前顾后,没有厚此薄彼,他是真的在为彼此三人着想,所以这种结果,真的怪不了他。

只是啊,一个女孩跟你谈爱情,你却跟她谈公平,这不是扯淡嘛。

道理,大家都懂,而且这还是温凉亲自教给贺天然的道理,但现在她跟贺天然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就差临门一脚了,眼瞅着就要得偿所愿的时候,突然之间被横插一杠,换成是谁,想必都无法平静面对。

贺天然情绪有些低落,他要面对的东西太多,本来还想跟温凉说上几句,但女孩已经没有这个耐心听下去。

“如果曹艾青真的有了未来的记忆,那就再好不过了。”

温凉站起身,用着平淡的口吻,说着带有狠意的字句。

贺天然大惊失色,他赶忙拉住温凉的手,安慰道:“阿凉,你冷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