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法家精神

道果 战袍染血 1695 字 3个月前

一些当时的圣贤在论及刑鼎时,说“贵贱不愆,所谓度也”,很多学者认为,让律法大白于天下,任何人都能看到,民众知晓了法律条文,对身居高位的官员就会无所顾忌,敢于以法律条文为根据,和官员据理力争,如此一来,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看到这句评价,邱言哑然失笑,猜到了韩逸的一点小心思。

“就算是圣贤,他们的学说受后人推崇,给无数人以启迪;他们的思想绽放古今,给后来者指明道路;他们的主张充斥天地,寄托万民之愿,可在当时,还是要受到时代的局限。”

邱言在前世的时候,时常能遇到一些人,对古人“愚忠”、“守旧”等做法大加斥责,但他们却没有想过,如果将自己放到那个时代,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个学习信息技术的高手,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可如果被放到几十年前,那个网络尚未兴起的年代,甚至连相应的概念都没有产生,那他所掌握的知识,所拥有的眼界和认识,又能起多大作用?

人终究是受时代所限,用今日的标准,去嘲笑和评价古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严谨的。

在圣贤所处的那个年代,不要说科举,连对律法条文的认知,都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只是高低贵贱——各国的统治者、贵族、士族,他们的血脉能追溯到上古的诸王之战,在别人看来,他的身居高位,当然具有法理性。

在那个时候的人心中,是没有“科举做官”这样的概念的,对他们来说,贵贱有别,天经地义,以贵统贱,才能长治久安。

在这种万民认知面前,一个人就算学究天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又能做些什么?

可是,刑鼎打破了成规。

它的出现,让那个时代的秩序产生了混乱,这就需要一个崭新的秩序体系,来将这种混乱约束进去,从而引得百家争鸣、各展神通,各家学说因时而变,催促着当时的学者不断去完善和尝试,这才造就了圣贤之世。

当然,刑鼎只是促成大争之世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看着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邱言作为一个旁观者,胸中也有激荡之感,心底浮现感悟——

“破而后立,人道的历史,就是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前行……”

小主,

在领悟的同时,他对于圣贤的主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隐隐有了跳出儒家角度、从其他方面去审视的趋势,让他的道心渐渐生出变化。

就这样,邱言沉浸在记忆世界的回忆中,领悟着这段法家之语的深意,感受着写下这些话的法圣主张,很快又有了更深的领悟。

“原来如此,这律法公之于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为了防止百姓无意之中犯下过错,到时如果赦免,就损坏了律法的威严,如果严格执行,就要枉杀他人,正为如此,才应该公开,而且要尽量言语朴实,不去堆砌辞藻,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含义。”

看着想着,这段话语的意思彻底明晰起来——

“律法并非是要破坏秩序,也不是为了惩戒和压迫他人,恰恰相反,公之于众后,让人心存畏惧,使人不去犯法!”

这念头一出,整个记忆世界震荡起来,那些个画面随之消散,变成了一枚枚篆字,飞舞盘旋,汇聚过来,还是围在邱言神魂的周围,但里面的精神却与其魂越发相似,最后融入里面。

紧接着,邱言神魂一涨,化为书架形态,将这股法家精神凝成一卷竹简,收入其中——神魂一成,地魂的功能就都融入其中,成为神通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