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立的大齐可不比大宋,文武百官都不害怕打仗,武将们忙着争夺领兵的机会,文官们也琢磨着怎么才能在这件事里掺上一脚,虽说新朝严禁文官领兵,让他们没了上战场的机会,可打仗却不只是军队的事情。
你们进军西夏要不要民夫帮忙输送粮草?我把民夫管理得好保持后勤畅通算不算功劳?你们打仗要不要兵器?我努力发展工业为你们打造兵器提供原材料算不算功劳?而且打下土地也得治理吧?要是能到新纳的州县去当官,是不是更容易出成绩?
在多个方面,文官依旧大有可为,至于这一仗会不会有问题,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都不存在这个想法,现如今连金国都被击败了,西夏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今中原的军队已经装备上了热兵器,西夏那边还在用冷兵器呢,这仗还怎么打?获胜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沈隆从上次没有参加北伐、留守东京的武将之中选出这一仗的领兵之人,然后再加上折家、种家、杨家、曲家、刘家等熟悉西北形式的将门子弟,这一战的指挥框架就搭起来了,然后让他们来拟定进攻方案。
在商讨方案的时候,沈隆也和这些西北将门说了,从今以后朝廷肯定会收拢军权,要想像之前那样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在经济上给他们补偿,这些人见识了热兵器的威力,很清楚自己肯定没办法继续像以前一样了,于是纷纷答应下来。
准备完毕之后,沈隆在校场为他们誓师出征,林冲等人率领大军出西门,向京兆府行去;听闻中原要讨伐自己,西夏小朝廷顿时吓尿了。
你要是放到以前,他们或许还不会害怕,西夏也是多次击败过大宋的存在,可如今他们还没有从被童贯打败的损伤中恢复过来,又失去了辽国这个盟友,如何能抵挡得住中原的进攻?于是西夏匆匆派遣使者前来东京求情。
他们甘愿放弃帝号,向大宋称臣纳贡,但是既然实利能拿到手中,谁又会在乎这点虚名呢?沈隆告诉西夏的使者,除非无条件投降,否则一切休提,于是西夏的使者只能失落地回去了,当他在回程路上,看到中原的威武军容时,他知道,西夏还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事实也正如他预料的那般,西夏的军队在林冲大军面前一触即溃,几乎没有给林冲大军造成什么损伤。
他们还想用灵州的坚城来阻挡大军,可惜关于如何破城,武学院早就制定出了详细的策略,他们先用炮火压制住城头的守军,然后挖掘地道将大量火药埋在城墙下方,只听霹雳一声巨响,灵州的城门就飞上了天。
周围的士兵死伤无数,远一点的也被爆炸声震得晕晕乎乎,根本没有能力起来再和林冲大军作战,曾经屡次抵挡住宋军的灵州城就这么被攻破了。
等林冲大军抵达西夏都城兴庆府的时候,城中守军听说了灵州的消息之后,干脆放弃了抵抗,反正守也守不住,何苦送命来着?于是城中守军直接请降,西夏皇帝李乾顺自缚出降,西夏提前近百年成了历史。
拿下西夏之后,大军稍事休整,就继续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域进发,以俘虏的西夏军为前锋讨伐西域,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就光复了归义军所在,并在当地搜寻张议潮的后人厚加赏赐,以表彰他们祖上的功绩。
随后,大军继续向西进发,一直打到了后勤补给的极限方才停歇,林冲的大名威震西域,能止小儿夜啼。
沈隆随即颁布命令,让大军暂且停止西进,并重新设立汉唐时候的西域都护府,册封林冲为大齐首任西域都护府大都护,让他继续留在西域镇守,约束境内各部,并防御西方的进攻,查探消息,为日后继续西进做好准备。
陆路上恢复了西域都护府,在海洋上,水师也不甘示弱,李俊再次讨伐交趾,直接将交趾拿下,重新恢复了交趾郡,这片一年三熟的粮仓成了中原的领土。
这里则成了沈隆用来奖励功臣的地方,在当地划分种植园赏赐给那些文武官员,让他们也能获得向外扩张的红利,等他们收到那些种植园送回来的金银之后,相比下次再要向外扩张,这些人就不会有意见了吧?
如今中原周边的金国、西夏和交趾接连被灭,吓得周围小国瑟瑟发抖,纷纷上表归顺;而在西南,大理现任国王段正严,也就是段正淳之子备受国内权臣欺压,一时义愤,向沈隆上了求助的奏折。
收到奏折的时候沈隆还认真琢磨了下,不知道这位是不是就是段誉啊?他到底会不会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
朝堂上的官员们可没有像沈隆这般胡思乱想,他们在大军东征西讨中得了诸多好处,眼下正琢磨着该朝那儿进军呢,一看到这封奏折,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理由么?然后迅速鼓动出兵。
如今西北暂且稳定,军队完全有余力攻略西南,于是大军再次出征,翻越群山进入大理国境内,将大理国也纳入了中原的统治之下。
至于段誉…..哦不是,是段正严则被了东京汴梁,去和赵构做邻居去了,希望他们以后能相处的愉快。
到这时候,中原王朝的疆域总算是恢复了汉唐之时的荣光,百姓一扫被异族欺凌多年的耻辱,变得像汉唐之时的百姓一般骄傲。
眼见一切都上了正轨,而且在这个时间停留的时间稍微有点长,于是沈隆就选择了暂且回归,回到了自己在京城的家中。
躺在床上待记忆慢慢消化,打开灯看着屋子里熟悉的布置,沈隆脸上露出微笑,想必这个结局一定能让卢俊义非常满意吧?
只是不知道卢俊义会给自己什么奖励呢?沈隆在脑海中打开了系统,随即听到了奖励的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刚刚成立的大齐可不比大宋,文武百官都不害怕打仗,武将们忙着争夺领兵的机会,文官们也琢磨着怎么才能在这件事里掺上一脚,虽说新朝严禁文官领兵,让他们没了上战场的机会,可打仗却不只是军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