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贵等人也吃了一惊,纷纷挡在陈雨的前方,生怕飞入的重箭伤到了他。
陈雨摆摆手,大声说:“不用围着我,上去督战。农兵们都是新兵蛋子,这样的场面,没人镇着可不行。”
他判断得很准确。他所在的这座墩堡明显比其他墩堡大一圈,驻扎的兵也最多,不管是火铳还是火炮的还击,都是这里开第一枪(第一炮),引领着整个堡群的军事动作,清军断定这里是对手主将所在的位置,投入进攻的兵力也最多,密集的箭雨一度压制住了火铳的射击。
那些经历过登州兵乱的战兵还好,临危不惧,面对同伴的伤亡,手中装填弹药射击的动作一直没有停下。可是农兵们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在第一次顺利地打退蒙古人的试探性进攻后,大多有些飘飘然,面对清军第二次大举进攻明显心理准备不足,这几波箭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立马就有些畏战的情绪,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往里退了几步,下意识地想避开夺命的重箭。但这样一来,火铳的射击就减弱了许多。
邓范率先大步走了上去,拔出刀大喝:“不要退!你们退后,鞑子就能攻上来,你们要是有把握在白刃战击退鞑子,我这就把门打开,放鞑子进来!”说来也怪,紧急时刻,他一点也不口吃了。
一听要放鞑子进来,农兵们不约而同停住了后退的脚步。比起凶狠的重箭,鞑子的刀斧和狼牙棒更让人害怕。
蒋邪也上前一步,厉声说:“上前杀敌者,有功必赏;怯战后退者,严惩不贷!”
这时一根重箭带着呜呜的破空声飞了进来,不偏不倚飞向了蒋邪。他脚下纹丝不动,抽刀挥出,“叮”的一声将箭矢从中间斩断,断杆的箭头一歪,插入了地板,微微晃动,嗡嗡作响。
这一刀非常霸道,一下震住了众人。看着他手中的刀,无人再敢后退,生怕这刀会砍到自己脖子上,像砍断箭杆一样把自己斩为两截。
陈雨适时补了一句:“奋勇杀敌,生还者按军功授田,牺牲者抚恤五十两;懦弱怯战,以叛逃论处,立斩无赦,家人逐出铁山!”
陈雨在铁山打造了一个辽民心目中的美好家园,没人愿意放弃自己亲手开垦出来的田亩,如果自己被处死,家人逐出铁山,那么费劲千辛万苦逃出辽东、洒下汗水垦荒还有什么意义?
农兵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命运,纷纷喊叫冲回了射击孔前:“跟鞑子拼了!”反正避战是必死,冲上去战斗还有生还的机会,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稀疏了一些的枪声再度密集起来,墩堡里的火铳手与下方的步弓手开始了疯狂的对射,铅弹和箭矢互相擦肩而过,飞向对手,收割着生命。
一旦双方的战斗意志不相上下,坚持下去,吃亏的终究是清军。
他们的对手躲在墙垛后方,有工事作为掩护,能让密集的箭雨大打折扣,而步弓手们毫无遮掩,完全暴露在对手的火铳面前,身上又只有薄薄的一层皮甲——马甲们倒是多了一层锁子甲,然并卵,在这样的距离也不可能挡住火铳射出的铅弹——一旦被击中,几乎是中者立毙,没有什么生还的机会。同时,重箭平射非常消耗臂力,时间一长,再强壮的弓手力气也会耗尽,而火铳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止境地开火,除非弹药耗尽,几轮对射拉锯之后,步弓手们伤亡惨重,手臂酸软无力,箭雨慢慢稀疏下来。
关键时刻,抬着檑木的部队冲上来了。因为檑木沉重,他们的速度很慢,只能依靠马甲的骚扰和步弓手的压制争取时间。这个思路本来没错,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步弓手在对射中会这么吃亏,再晚一点,只怕步弓手都要全线溃逃了。
攻门的部队进入战场后,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最近的目标。甲兵们大声呵斥着,督促汉人包衣们抬着檑木去撞击各处墩堡的大门,他们则贴在墙壁上,躲在头顶上火炮和火铳的射击死角中,等待破门的那一刻。
如果是攻打城池,那么这样做就体现了甲兵们的丰富经验。贴墙而立,除了推下滚石,没有任何火器能伤到他们,生存的几率大大增加。只可惜,他们面对的是成群的墩堡,而不是一道平面的城墙。
各个墩堡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对自己脚下清军的攻击,转而端平枪口,专心射击对面墩堡底部的敌人。
“呯呯呯……”枪声愈发密集,像炒豆子一般,烟雾弥漫,铅弹在混沌中穿梭,收割着生命。清军怎么都没想到,以往攻城的经验会成为自己的催命符,他们站在一处墩堡的根部,头顶上没有危险了,却成了其他墩堡的活靶子,而且铅弹从四面八方飞来,躲都躲不开。
甲兵们还没来得及等到撞开大门的那一刻,就纷纷倒在血泊中,撞门的包衣们也相继中弹,失去平衡的檑木重重落下,砸伤了另一头抬着木头的人。
一片惨叫声中,檑木纷纷落下,在地面上滚动,吓破了胆的包衣们放弃了攻门,调头就跑,就连督战的巴牙喇连砍几十个人头都无法阻止。
后方观战的马福塔如堕冰窟,手足冰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数千大清勇士面对这几十个墩堡就毫无办法了吗?要是带着这样的战果去见陛下,别说自己的户部承政之位难保,只怕手里的牛录都要收回,从此成为废人一个。
就在他失魂落魄之际,一门山地炮似乎发现了这边的帅旗,“轰”的一炮打来,炮弹将马福塔身边的几个亲兵打穿,鲜血溅满了他全身。
马福塔大骇,拨转马头,大呼:“鸣金收兵!”局势不对,就该壮士断腕,要是把这些人都拼光了,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战果,自己的下场比吃败仗会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