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青壮,不管是在册的正军还是未入籍的军余,都一视同仁,恢复了月粮和军饷的供应——当然,朝廷不会这么大方,拖欠的粮饷都是以年计算,自然是陈雨自掏腰包——对于这些不能脱籍的军户而言,他们的要求并不高,能够保证月粮就心满意足了,至少能够全家吃饱,不用给军官干私活更是意外之喜,训练的积极性也与日俱增。
为了保证高强度的训练,陈雨想方设法给青壮们补充营养。保证足够的口粮是基本,肉类等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粮食的问题还比较好解决,在陈雨崛起以前,军户本就与农民产不多,整个千户所种的地所产粮食,在粮食供应向这些青壮倾斜的情况下,维持几百人的脱产勉强够用,实在不行可以拿银子买米。可是肉食就比较麻烦了,整个威海卫都也提供不了多少猪肉,陈雨只能另辟蹊径,用其他东西替代。
威海卫临海,贝类和鱼虾应有尽有,陈雨除了组织人手捕捞鱼虾等海产品,还花钱向沿海的渔民购买,一时间掀起了渔民争相下海的热潮,每天送来千户所的鱼虾贝类都是以百斤计算。鱼肉属瘦肉,脂肪含量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也容易被人体吸收。军户们训练消耗的热量和蛋白质得到了补充,训练强度也得以保证。
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几百青壮渐渐从当初的瘦弱营养不良变得强壮起来,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火铳加长矛的方阵也日渐成型——在合格的刺刀大规模装备之前,长矛依然是近战的主力。陈雨将身体相对单薄的军户训练成火铳手,更为强壮的军户则作为长矛手,互相取长补短。
队列训练之余,长矛手的单兵训练科目就是反复刺杀,火铳手也简单,就是每天数百次的装填弹药训练和实弹射击。陈雨坚信,好的火铳手都是通过子弹喂出来的,熟能生巧,只有大量的实弹射击,才能练出好枪手。
训练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陈雨意外的事情,一直游离于他这个团队之外的蒋邪忽然转了性,主动加入了训练。
不得不说,有的人生来就有行军打仗的天赋,蒋邪虽然只是中途加入,可是很快就适应了节奏,不管是长矛还是火铳都玩得转,作为总旗指挥自己的小队也是游刃有余。陈雨对这个变化很高兴,不管蒋邪是出于什么原因转变了想法,自己反正多了一个得力部下,这是大好事。
他在一天训练结束后,单独找蒋邪谈话,表扬了其表现。
“蒋总旗,你有打仗的天赋,不要埋没在卫所,只要努力,将来你的成就绝不会是一个总旗百户能承载的。”
蒋邪笑了笑,淡淡地回答:“多谢百户大人夸奖。”心里却想,如果不是舅舅前几天派人送来了亲笔信,勒令自己必须在陈雨的手下打磨锻炼,作出一番成绩,自己也不会心甘情愿加入。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只能埋在心里,不能对别人说。
他望了望顾府所在的方向,心里莫名的感觉愉悦。顾影与陈雨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是太清楚,他只知道,两人的关系忽然变得冷淡了,顾影再也不会主动粘着陈雨,那种眼睁睁看着两人眉来眼去的煎熬消失了,横在他和陈雨之间最大的心理障碍也没有了。
时间飞逝,很快就进入了秋季。威海卫备御后千户所的练兵如火如荼,西边却有一件足以改变大明国运的大事正在酝酿发酵,千户所和陈雨也即将被波及。
事情的起因是一次动乱引起的。
早在去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辽东总兵祖大寿受困城内,这就是加速明王朝灭亡进程的大凌河之战。登莱巡抚孙元化派出参将孔有德领兵赶赴辽东支援,先是走海路,在辽东三岔河(辽河口)遭飓风,不得已返回。朝廷欲解大凌河之围,兵部连续下了几道急令,孙元化只得又命其从陆路北上。
孔有德原本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的下属,因为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后,不愿再留在东江镇接受新任总兵黄龙的节制,投奔了孙元化,跟随他来到了登莱,一起来到山东的还有其他将领和数千辽人。然后辽人与山东人素来不合,孔有德率领的这支援兵一路上得不到粮食供应,沿途闭门罢市,苦不堪言。
为了保证粮饷供应,孔有德只能放任士兵劫掠,这才勉强果腹,走了两个多月还没出山东。在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吴桥,劫掠的士兵们踢到了铁板。
一群士兵抢粮食时误入大户王象春家中,抢了一只鸡,王家人直接找到了孔有德讨要说法。王家可是山东望族,王象春和钱谦益是同年进士,天启年间被罢免后,便回了山东,虽然不当官了,但他们一家多年为官,关系过硬得很,官场上门生故旧多的是,孔有德一个小小的千总,又如何得罪的起。按王家人的说法,随便找几个御史参他,可以参到他下诏狱。
无奈之下,孔有德把为首的士兵抓来,穿箭游营,受尽屈辱,王家人方才作罢。辽兵积累的不满就此爆发,混乱中砍了王家人的脑袋。同为原东江镇将领的李九成趁机煽动辽兵暴乱,孔有德镇压未果,反而被裹挟,乱兵焚毁了王家,攻占了吴桥县,震惊朝野的兵变发生了,后世称为“吴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