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汉中经略

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2294 字 2个月前

诸葛亮领着姜维来到书房安坐。

落座间隙,姜维放眼打量,但见书房内干干净净,并无名贵的字画装饰,唯有案几侧首置这一只造型古朴的花瓶,瓶内插着的几株横斜清浅的桃枝。但即便是如此随意的搭配,也自成点缀;和口着鼻间那一缕似有若无的檀香味,已足够令人生出素雅淡然心旷神怡之感。

等童子重新奉茶后,姜维抱拳道:“休沐之日叨扰先生,当真不该。”

诸葛亮笑道:“你我日后须常常见面,实在不必拘礼。只是,伯约此来,不会只是为了引荐德衡这个大才吧?“

姜维颔首道:“不错,还有一事正要向先生讨教。”

稍微顿了顿,继续道:

“如此,请恕在下直言了。尚书令去世前夕,在下一直随侍在侧。尚书令临终遗言,荆州不可再图,他唯一的遗愿,便是希望先生能够劝服主公,放弃东顾,一心北伐,以图后效。”

诸葛亮闻罢,叹道:“事已至此,吾如何不知荆州归属已成定局?吾亦定当尽心竭力,稳住同僚,扶保大业。至于北伐一事,伯约尽可放心,关云长命丧曹操之手,主公心中恨极曹魏,定会压服朝中其他意见,矢志北伐的。“

姜维道:“军师深明大义,在下当真佩服。此外,关于荆州百姓的安置,不知朝中是否已有定论?“

诸葛亮奇道:“哦?伯约对于民生也有涉猎?若有什么想法,还请直抒己见。”

姜维坐直了身子,抱拳道:

“在下以为,主公与军师所欲者,乃是编户齐民,朝廷借此获取赋税徭役和兵役。只是若要安置十万百姓,少不得要在蜀郡开垦新田五十万顷。且不提其间人力物力之损耗,单单就时间而言,没有三五年的淤土肥田,荆州百姓根本做不到自力更生。倘若朝廷亦无法妥善接济,这些百姓为求果腹,只得投靠世家豪族以为佃户。如此一来,岂非平白便宜了世家豪族,而与朝廷之初衷背道而驰了么?”

他不知道这么说话会不会太过于直接了一些,甫一说完,便抬头觑向诸葛亮。

诸葛亮先是面露讶色,随后微微一笑后,问道:“那依伯约之见,如何安置才是正途呢?“

姜维知道他这句话半是咨询,半是考教,当下振奋精神,继续道:

“维以为安置荆州百姓最佳的地点,莫过于汉中!”

“汉中辖南郑褒中沔阳成固蒲池南乡西乡七县,其地山环水绕,气候温润,土地肥饶,多有利于农业垦殖的河川平原和丘陵平坝,与关中蜀中并称富饶,可养甲十万,安置区区十万百姓自然不在话下。”

“昔日五斗米张鲁治汉中,实行善政,闭关垦殖,由是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此前曹操于汉中之战战败,虽尽迁汉中百姓,而沃土尚存,足以安置十万荆州百姓。如今已是三月,若百姓及时迁徙,尚来得及赶种今年的春粮。如此一来,朝廷只需花费一季之资,便可尽获十万编户齐民!”

“再者,大军若要行北伐之举,粮草供应乃是生死攸关之事。虽然蜀中沃野千里,盛产粮粟,可惜路途遥远,关隘险阻,粮草转运着实困难。不过,荆州百姓若在汉中练兵积谷数年,不仅能够就地解决部分给养,还可以减少朝廷巨额运转之耗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岂非一举两得乎?”

诸葛亮闻罢,大笑道:“伯约与吾之所见,可谓不谋而合矣。”

他边说,便从案上取出一册竹简,朝姜维招了招手,示意来看。

姜维上前接过一看,但见竹简上首标题为,他旋即翻开竹简,仔仔细细阅览了一遍。

表做所载的内容正是诸葛亮建议刘备将荆州军民安置到汉中一事,理由与他方才所言差不多,但字里行间依据之充分,数据之详实,却是远远超过姜维所知了。

譬如,表中对汉中有多少旧田,张鲁开垦了多少新田,有多少铁矿,有多少可供利用的水利设施,这等数据亦一览无余,十分详实。

表中还表具吕乂为督农,行农事辅导之职,并建议派遣司金中郎将张裔至汉中重新经营汉武帝时期设置却一度中断的沔阳铁官。

姜维越看下去,越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