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崇祯!太祖爷来了!

“哼,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隋炀帝杨广却不以为然,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自负,“若朕当时也在,定能将那李自成打得片甲不留,何需他朱元璋出手。”

“杨广,莫要在此说大话。” 宋太祖赵匡胤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你在位时劳民伤财,好大喜功,若不是你,隋朝岂会二世而亡?哪还有机会去管这明朝的事。”

“你……” 杨广被怼得满脸通红,正欲反驳,却被一旁的武则天打断。

“都别吵了,如今讨论的是朱元璋援救崇祯一事,你们却扯到别处去了。” 武则天目光犀利,语气威严,“朱元璋这一援救,虽说暂时解了明朝之围,但这明朝积弊已久,要想真正重振,谈何容易。”

“武曌所言极是。” 汉文帝刘恒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温和,“崇祯皇帝虽有重振大明之心,但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吏治腐败,民生凋敝,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朕倒觉得,只要崇祯皇帝肯下狠心,按照朱元璋的建议去做,未必不能扭转乾坤。” 汉光武帝刘秀充满信心地说道,“想当年朕以一介布衣,兴复汉室,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成就大业。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何事不可为?”

“刘秀说得对,这崇祯皇帝若能像咱们一样,有雄心壮志,有果断的决策,未必不能让明朝重现辉煌。” 唐高祖李渊附和道。

此时,一直在默默关注聊天群的秦始皇嬴政突然发言:“哼,一群庸人,在这空谈有何用?这天下本就是强者的天下,谁有实力,谁就能主宰一切。这朱元璋能击退李自成,只能说明他的实力在李自成之上。但这明朝若想长久,还需不断提升实力。”

“秦始皇陛下所言甚是,实力才是王道。” 成吉思汗铁木真也加入了讨论,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横扫天下的霸气,“想我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明朝若想重振,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军队固然重要,但治理国家,光靠武力可不行。” 宋仁宗赵祯轻声说道,“还需以仁治国,关心百姓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赵祯,你这话说得虽有道理,但太过妇人之仁。” 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冒了出来,“这天下是打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治理国家,既要恩威并施,也要有雷霆手段。那些贪官污吏,若不严厉惩处,如何能平民愤?如何能让国家稳定?”

“朱元璋,你这话倒是说到朕心坎里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同,“朕当年整治贪官污吏,那可是毫不手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小主,

“你们这是以暴制暴,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长久下去,只会让百姓心生怨恨。” 汉文帝刘恒再次发表自己的看法,“朕在位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国家不也繁荣昌盛吗?”

“刘恒,你那是太平盛世,情况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解释道,“如今这明朝末年,局势动荡,若不采取强硬手段,根本无法挽回局面。”

就在众帝王争论不休时,一直沉默的康熙皇帝玄烨突然发言:“诸位陛下,大家莫要再争了。这治理国家,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朱元璋此次援救崇祯,是为明朝争取了一个机会,至于这明朝能否抓住这个机会,重振雄风,还得看崇祯皇帝自己的努力。”

康熙皇帝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唐太宗李世民开口说道:“玄烨说得对,我们在这里争论也无济于事。不如大家给崇祯皇帝一些建议,帮助他更好地治理国家。”

“朕觉得可以先从军队改革入手。” 宋太祖赵匡胤说道,“明朝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必须要进行改革,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除了军队改革,还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汉武帝刘彻接着说,“只有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发展。崇祯皇帝应该广纳贤才,重用有能力的人。”

“朕认为,还得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武则天提出自己的建议,“明朝末年,地方势力割据严重,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才能稳定局势。”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朕再补充一点。” 汉文帝刘恒说道,“要想让国家繁荣昌盛,还得重视农业生产。只有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稳定。”

众帝王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崇祯皇帝出谋划策。帝王聊天群内,热闹非凡。而此时,远在明朝的崇祯皇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能否借助朱元璋的力量,以及众帝王的建议,重振大明江山呢?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王聊天群里的讨论渐渐平息。但众人心中都清楚,这天幕之下的大乱斗,还远远没有结束。各朝各代的帝王们,都在默默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随时准备应对新的挑战。而崇祯皇帝,也在为了重振大明,而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