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特殊班会(三)

小法庭 柳知非 1784 字 3个月前

5.特殊班会

“请问嘉宾,我女儿长得有点儿胖,同学们叫她‘肥妹’,这算霸凌么?”

“请问嘉宾,我儿子很早就戴眼镜了,同学给他起外号‘四眼狗’,这是不是霸凌?”

“两位嘉宾好,我女儿戴牙套,有的同学喊她‘钢牙妹’,我能怎么做?”

“以上三位观众的问题都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给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就是霸凌。”

“酷博士、戴聪明二位嘉宾好。我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一顿,她现在不敢上学,我能要求学校承担责任吗?”

“主要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否有不当之处。”

杜克坚正在观看一期视频直播。这是他关注的一个视频博主。博主制作的系列节目《小法庭》是他打发闲暇时光的不二选择。他还有一个爱好,喜欢看观众对节目的评论。从评论中,他了解到博主热心帮助粉丝,更重要的是,节目中的两位嘉宾,博学而多才,还听说节目中的一位嘉宾是老师,而且是研究青少年行为教育的专家。

这位博主是肖问豪,节目中的那位青少年行为教育专家就是戴聪明。

杜克坚认为叶芷盈、章若芊父母投诉的事件和“潘毅军被打事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与校园霸凌有关。当务之急,他认为是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什么是霸凌,在遭遇霸凌的时候应当怎么办。

杜克坚萌生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收到杜克坚的求助私信,肖问豪和酷博士、戴聪明研究了一个方案。

酷博士和戴聪明告诉杜克坚,他所说的校园霸凌在法律上的名字是“欺凌”。

三人的答复是,建议杜克坚主办一次班会,班会的主题就定为校园欺凌问题的防范,而且这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要求。

杜克坚请示廖东星,廖东星表态支持。廖东星联想到桑普照在“潘毅军被打事件”中说过的“正当防卫”,特别嘱咐杜克坚要注意提醒学生什么是正当防卫。

经过周密的准备,防范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如期举办,酷博士、戴聪明和肖问豪作为校外辅导员出席,学生家长也一同参加。

杜克坚发表开场白:“我们今天的班会主要是对话。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向几位老师提问,提问的时候不要说同学的名字,说‘一个同学’就可以了。不方便提问的问题,自己认为被同学欺凌过的,或者欺凌过别的同学,可以在班会之后私下跟我说。”

酷博士走到讲台前:“首先介绍什么叫欺凌。欺凌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学生欺凌,第二种是网络欺凌……”

“什么是学生欺凌?”杜克坚问。

酷博士回答:“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0条的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什么是蓄意或者恶意?”杜克坚又问。

“在法律上,蓄意和恶意都是故意。故意,就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其他人的身体、精神或者财产损害,而追求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我知道,打你一拳你会疼,也可能因此而受伤,但我还是要打你,这就是故意。”

肖问豪问道:“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不直接用故意这个词呢?”

酷博士回答:“这是因为在校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的预见能力和成年人不一样。在很多场合,成年人能够预料到的行为后果,未成年人预见不到。”

戴聪明接过话茬说:“比如,有的男同学把簸箕放在门框上,同学一推门,簸箕掉下了,还有人趁着同学落座的时候抽走凳子,他觉得这是开玩笑,但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会伤人。也属于欺凌行为,但不是严重的欺凌。”

“对,这属于蓄意,但不是恶意。”酷博士接了下句,课堂上一片笑声。

“老师,有些同学叫我‘好神经’,是不是欺凌?”一个女生站起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