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某在京城听过不少,关于乡君的功绩善举,为我大梧种出高产粮食。原本以为如地理志所记,青峰镇地处偏僻,百姓愁苦贫穷。
可今日一路走来,远不是如此。青峰镇上百姓脸上,很少有愁苦烦闷,大多面带轻松喜乐,可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逸。”
顾汐心想,那是因为有大批的人,刚领到工钱了、底气足了、生活有盼望了,可不就是喜乐开心吗?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没有天灾人祸战乱,能吃饱有房住就能满足。
不过为人低调是她的原则:“方老,洞察力细致入微,可能是临近年关了,过年的喜庆气氛的感染所致,青峰镇人不懒,只要有做工的机会,大家为了好生活,都很勤快拼搏的。
像最新修建的学堂,镇上铺设的平整街道,这些大工程离不开百姓的辛苦参与。”
“我想这里面也有不少,顾乡君的功劳吧!”
顾汐会心一笑,继续给方老介绍说:“新学堂已经招到百名学子,除了有方山长你来坐镇,还有一位从府城请来的沈夫子,是一名三甲进士,另一位张夫子是名待考秀才。
很不巧俩人前日刚离开,等到二月中旬来学堂授课。到时候就有劳方山长,指导每位夫子的授课安排。”
“顾乡君,这是我应该做的。能有一百人入学,看的出来青峰镇人,求知求学意愿很强。”
顾汐与方老在聊天中,眼角看到小姑娘方瑶,已经困的坐不住了,眼睛开始迷蒙,脑袋摇摇晃晃的。
“方山长,我看你们长途远行,估计也全身疲乏,不如你们先在这住下休息,中院还有几间空房间。我让人收拾下,你们就此住下。
目前学堂里无米无炊的,等年后再添置好生活物品,你们可以搬到学堂的生活区住,教导学生也方便。”
方老也看出孙子孙女的疲惫,站起身子向主人家行礼:“”那就有劳顾乡君了,我们客随主便听从安排。”
顾汐领着三人来到中院,应该是知道家里来客了,孩子们今天没怎么吵闹,安静的在学习室里看书练字。
“荷叶,你去把东边三间厢房收拾下,重新铺上干净被褥,地暖再烧热一些。让小厮打来热水,供大家洗漱一番,好让方山长祖孙休息的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