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场辩论。

“当然了,说完这两个疑问之后,最后一点是关于上面的内容的,我们欣赏古董文物,也要结合历史背景。”

“这《梅妻鹤子》,据我所知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原画记载。”

“从艺术上来说,这罐子上既有梅也有鹤,还有一位古代女子的画像,还有一首诗。”

“这所描述的主人公正是古代的一位名人林逋。”

“《梦溪笔谈》里头有这样一段关于林逋的记录: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这也正是梅妻鹤子的由来,说的正是梅花和白鹤两种。”

“根据历史记载,林逋常年隐居山中,终年没有娶妻生子,那这罐子上的女子画像是谁?”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过艺术创作,这上面的梅鹤酣畅淋漓,寥寥几笔便是神韵尽显,一看就是大家风范。”

“而这女子画像却细致繁琐,这完全不是同一种作画风格,却出现在了一个罐子上。”

“这合理么?”

“众所周知,青花瓷大罐虽然都是拼接烧制的工艺,但绝对是同一人所烧制,这样才能完美的拼接起来。”

“而一个人创作出两种艺术风格本身就极难,因为即便你刻意,但创作习惯是改不了的,这就说明了这起码是两个人完成的。”

“这也恰好可以说明,这个罐子极有可能是多人同时制作,导致工艺不同步而在烧窑的时候品质欠缺。”

“更有可能是现代作坊按照古代标准来制作的。”

此时拍卖大厅早就已经议论开来。

这人所有话说完,就不难看出他对青花瓷确实颇有研究,而且鉴别水平也相当不错,无论是从原材料制作工艺还是到历史背景艺术创作,每一条都分析得极有条理,让人根本挑不出来一点儿毛病。

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厉害,如果不是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没办法分析得这么细致。”

“那这瓶子真是假的?”

“不见得,长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是吃素的,他都能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怎么会发现不了?”

“现在的古董,连碳十四都检测不出来真假,谁知道呢?”

大厅里议论纷纷,一番分析之后,大家对这个33号说的话都有些相信了,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还得长安博物馆的人站出来解释了再说。

如今大厅中的买主很多都并不是古董收藏家,而是做古董倒爷的,干的是赚取差价的活儿,他们并不主动去发掘古董,而且在拍卖会上拍下来,和股民买进卖出一个道理。

所以他们的古董鉴别能力,虽然有,但肯定不是特别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