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疗养院,还有与之一墙之隔的干休所的家属院里,有不少的保姆和女主人们,都是于春苗的老乡。
可别小觑了这群源自乡下的女人们,她们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凭借着长期积累的保姆人脉和过硬的家政服务优势,在这方天地里,悄然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婚姻生态系统。
就像这个疗养院、干休所的院子里,各方面条件不错的老男人,只要是谁家死了老婆,不出一天,他们就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消息快速传递给老家的亲戚朋友们,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们,尽可能地介绍过来。
虽然这里的男人们有些是残疾,要不就是些七、八十岁的老头,但架不住他们有钱有房啊。
这些男人们也早已过了寻找爱情的年龄,就是本着从实际出发,找一个能做饭,会做家务的保姆式的女人全心全意照顾好自己,不至于在生病的时候,身旁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
而乡下的这些女人们深知,如果能攀上这个院子里的男人,哪怕有残疾,哪怕年龄大上很多,也好过嫁给在地里刨食、在城里打工的男人。
因此,为了后半生能混上一张城市的长期饭票,她们吃苦耐劳,甘愿付出的本领,更是大城市里的女人们所欠缺的。
如果运气好,遇到老糊涂的男人,宁可与自己的儿女翻脸,也要和照顾自己的保姆结婚,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于春苗同村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本是干休所里一个被呼来唤去的保姆,如今却逆袭成了女主人,虽然对方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但自从她上位后,就活成了全村女人最羡慕的样子,就连两个儿子家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春苗就是被这些热心的妇女介绍过来的,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凭着年轻和有文化的优势,脱颖而出,被杜杨相中。
她和以前的男朋友苏劲锐,在一起也将近一年了,彼此之间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那种感觉,就一直这么干耗着。平日里,如果她不主动联系,苏劲锐一个星期都不会主动找她说话,更别说提结婚的事了。
主要是苏劲锐太了解于春苗了,知道她生活的圈子就那么窄,每天就是公司到往处、住处到公司两点一线。
他尤其自信地认为,以于春苗的资本,找不到比他更好的男人了。
苏劲锐还是低估了于春苗。
他未曾洞悉的是,于春苗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一个通过婚姻为桥梁,跨越贫困深渊,在繁华都市中牢牢扎根,筑起温馨避风港的幸福愿景。
对于春苗而言,年岁的差距、身体的局限,皆非阻碍,她并不贪得无厌,只要男方拥有构筑美好生活的物质财富,就足够了。
机会终于来了,自从搭上这些老乡后,她茅塞顿开,眼见着就奔四张了,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等待下去了,好在弟弟已经结婚,她只需照顾父母就好。
于春苗和杜杨只接触了两次,她就爽快地应下了这门亲事。
就像介绍人说的那样,虽然这个男人身体有残疾,但没有小孩,一个月的工资将近一万,住着单位统一分配的房子,享受着公费医疗,就连一日三餐也有补贴,不想做饭的时候,去单位餐厅打回来就好。
最令于春苗欣慰的是,公公婆婆也是本市人,都有退休工资,而且对她很友好,并不嫌弃她的农村身份。
因为杜洋才死了老婆没多久,又是二婚,婚事不宜大操大办,所以,她便欣然应允了低调操办的提议,不举行婚礼,只是挑了个黄道吉日,被杜洋用一辆奥迪轿车喜气洋洋地迎到了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