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唐户数增长异常

大唐户数宛如火箭般飙升,从二百多万户暴涨至三百七十万户,实际增量高达一百二十多万户!这突如其来的巨变,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人瞠目结舌。究竟是发生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有人在数据上暗中作祟?

这涨幅简直是匪夷所思!李东摸着脑袋苦思冥想,这本应是件普天同庆的大好事,可如此夸张的增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你说多报个几十万户,或许还能勉强接受,可这一年增加一百多万户,岂不是在开国际玩笑!

待到了御书房,李东发现李世民的肱骨大臣皆在,他接过李世民递来的,从民部刚调来的数据,犹如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仔细地查看了一番数据,并与其他地方的数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经过两刻钟的抽丝剥茧,李东最终还是分析出了大致的原因。

其实原因颇为简单,无非是这几年,佛门被朝廷课以重税,税收高达十税五,近两年更是加到了十税六,佛门已无法如往昔那般广纳门徒。

大量人口得以挣脱束缚,回归原籍、登记户籍并喜结连理。此外,五姓七望中的三家,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几乎释放了七成的隐藏人口。

也是因为最近几年,在朝廷的雷霆打击下,他们实在是无力供养,如此一来,便为朝廷新增了一百多万户。

这不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吗?李东不禁笑着轻声呢喃。

然而,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些都是新成立的户数,几乎都是刚刚组建的幸福家庭。

新增的一百多万户,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意味着,仅仅新增了三百来万人口。再加上之前存量户数的人口,如今大唐的人口数,终于如鲤鱼跃龙门般突破了两千万。

想当初,大唐初立之时,仅有二百来万户,人口也不过一千两百来万。然而,短短十五年,大唐如凤凰涅盘般崛起,人口竟增加了八百万之多!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李世民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一直以来,都有传言称佛门和世家藏匿着大量的人口。没想到,他们竟然隐藏了如此众多的人口!这无疑是一笔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

虽然大致分析出了其中的缘由,但朝廷还是决定派遣人员前往人口异常的州、郡县进行实地考察。看看是否有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而虚报人口数量。李世民暗自思忖,当初乍闻李小神医所言,取消农业税,转收商业税,他心中尚有一丝抵触。

未曾想,这一革新举措,犹如春风吹过大地,短短数年,成效竟是超乎想象的好。新增一百多万户啊!

一年之后,每户增添一子,这便又会新增百万之众。如今,必须在全国各州、各郡县,精心安排,妥善做好土地分配。

李东又向民部尚书唐俭索要来了大唐几大城市的人口数据。首屈一指的自然是长安,且不说附近诸县,当下便有二十四万余户,人口约莫一百万上下。

好家伙,长安这座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个时代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其次是洛阳,洛阳的规模虽稍逊一筹,但也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现今约有二十万户,人口大约九十几万上下。

令人诧异的是,位列第三者的并非臆想中的并州太原,而是剑南道的益州(后世的成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地之上。随着水泥路的修建,如蛛网般蔓延,以及用炸药开隧道,如巨龙般穿越群山,此地这几年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如今的益州,早已不再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模样。即便李白降世,恐怕也难以再书此句了。

益州现今竟有十八万户,人口如潮水般汇聚,比洛阳还多,达到了九十七万。照此趋势,无需数年,户数便可超越洛阳,犹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李东期待的潭州,也就是黔中道,人口规模尚显不足,以至于暂时,连数据都如同隐身的精灵,难以寻觅。黔中道,那可是后世的湖南,犹如一片肥沃的土地,在后世这里都是产粮大省。

于是李东又查看了各大仓库的存粮,那满满的粮仓,如同丰收的果实,让人满心欢喜。他直接跟李世民说道:“现在粮食充足,犹如丰收的粮仓,耕一年修一年,这样可长久地保持耕地的肥力,就像为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唐朝,在李东还没来之前,饥荒如同恶魔,时常肆虐。那时,休耕之说仿佛只是遥远的传说。不过这几年的产粮,确实是多得如满天繁星,各地粮仓都堆得满满的,真的是产一年,够吃五年。李东建议不要强制,让民部派人去和百姓说明,休耕就如同给土地放个长假,让它恢复元气,变得更加肥沃。

现如今的大唐,两千万人口养四十万军队,怎么看都没什么问题,这里面有十万是玄甲军。再有几年,可以开始征服世界了。

如此观之,数年之后我们便可开启征服世界之旅,圣人啊,您可准备妥当,引领我们去征服那星辰大海,李东笑着对李世民言道,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贞观八年春,三德子亲自前来传旨,如报春的使者一般,提前告知李东,去年各地汇总上来的户数竟出现了惊人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