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卫的精心安排,全国各地众多传统媒体单位积极响应,纷纷发表了相关报道。
这些媒体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了新闻学的魅力。
仅通过巧妙地调整行文结构和说辞,便能在不改变事实原意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立场。
然而,一些敏锐的读者在阅读这些报道时,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他们想要对这些报道反驳,但却惊讶地发现,竟然找不到明显的漏洞或错误之处来下嘴。
通篇阅读下来,这些报道确实是以第三者的客观角度,详细描述了星辰公司所遭遇的侵权诉讼案件。
但奇怪的是,许多观众在阅读后,虽然总觉得报道中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一时说不出具体的问题所在。
以某南方媒体的报道为例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最新资料,本报记者为大家带来关于星辰公司侵权纠纷案件的深入报道。
据悉,星辰的芯片与国外几家知名芯片科技公司产生了纠纷。
GP公司则受海外公司的委托,正式对星辰公司的侵权行为提起了诉讼。目前,此案已进入法院的立案审查阶段...”
类似的报道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层出不穷,几乎全都遵循着同一种行为模式,表面上看似是在客观、中立地传播真实信息。
但实际上,字里行间却总让人感觉到一丝不对劲,仿佛有某种隐形的力量在引导着读者的思考和判断。
很快,大家就敏锐地发现,在这些文章的下方,路人在看完了内容以后留下的评论,透露出了编写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星辰侵权了?如果是真的,那挨打要立正,该赔偿就得赔偿呗。”
“侵权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星辰不是一直以科技研发型企业的形象示人吗?怎么也会干出这种事来?”
……
当大家再回过头去仔细审视这些报道的内容时,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报道了案件的最新进展。
但与此同时,编写者也明显地在字里行间利用了文字的力量,巧妙地改变了观众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