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初具规模

李渊放眼望去,只见眼前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胯下战马嘶鸣,好不威风。他不禁赞叹道:“果然不愧是精锐之师啊!如此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真是令人惊叹!”

牛进达难掩激动之色,说道:“太上皇,这些士兵皆是精兵良将啊!真难以想象,那房驸马究竟是用何种方法训练出这般厉害的队伍来的。”

大唐一直以来骑兵数量相对较少,而此次竟然一下子增添了六千多名骑兵,且清一色皆为能骑善射之辈,这无疑给大唐的军事力量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李渊心中自是欢喜异常,要知道大唐如今四面环敌,对于兵力的需求极大。特别是骑兵这种机动性强、战斗力高的兵种,更是大唐所急需的。如今能够一次性获得这么多优秀的骑兵,他怎能不高兴呢?

然而,李渊深知此刻并非欣喜之时,当务之急是要让这支新组建的军队尽快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于是,他面色凝重地对牛进达说:“此事暂且不必深究,眼下最为重要的乃是如何让这支军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大唐的一把利剑!”

牛进达闻听此言,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忧虑。他犹豫片刻后,开口说道:“太上皇,幽州此地向来苦寒贫瘠,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六千骑兵已然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若是再继续扩招,恐怕后勤补给将会出现大问题。”

李渊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对此情况也有所了解。他明白幽州驻军之所以不多,并非是朝廷不重视这里,亦非没有察觉到来自各方的威胁。实在是因为当地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无法支撑更多的军队长期驻扎。

然而,此地的粮草供应问题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难以维持大规模军队的长期驻扎。一旦驻军于此,粮草的消耗量将会极其庞大,这使得众人陷入了深深的困扰之中。

“六千骑兵暂且保留下来吧,至于粮草方面,由朕来设法解决。”李渊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解决粮草问题的责任。

要知道,幽州乃是对抗高句丽的前沿阵地,必须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军队在此镇守。如今,这支骑兵部队已然初步形成规模,李渊深知其中的重要性,自然不会轻易做出愚蠢的决定。

毕竟,骑兵的组建难度极大,如果此时将这支骑兵调离,那么日后幽州再想要打造出如此规模和战斗力的骑兵队伍,恐怕会变得异常艰难。

“陛下圣明,末将明白您的苦心。”牛进达恭敬地回应道。事实上,他心里也非常清楚,目前大唐所面临的困境。尽管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繁荣昌盛,但税收依旧相对较少,远远不足以支撑过多军队的开支。

小主,

正因如此,当今圣上李世民才会大力推行府兵制度。当然,对于府兵制度存在的弊端,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的。想当年,李虎作为关陇集团中的一员,对于这种军事制度的缺陷更是有着深刻的认识。

然而李二对此却无可奈何,毕竟若是仅依靠饷银来养活士兵,那么大唐压根儿就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

相比之下,府兵制则具有显着优势,它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军队方面的费用支出,而且还可以确保军队始终维持较强的战斗能力。

此时,只见牛进达嘿嘿地笑了起来,他那满是胡须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实在太可惜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此处建立起一支规模多达两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那高句丽简直就连个屁都算不上啊!”

听到这话,一旁的李渊也不禁微微叹息道:“没错啊,关于粮草供应的问题想要妥善解决并非易事。想当年,隋炀帝为了解决此事可是花费了巨额资金呢,甚至连那条宏伟的大运河都是因此而修建的呀。”

众人皆知,隋炀帝绝非等闲之辈,曾经亦有着辉煌的灭国之战功绩。只可惜由于幽州一带的粮草产量严重不足,否则的话,隋炀帝又怎会受到高句丽的掣肘呢?

紧接着,李二转头看向牛进达,并严肃地吩咐道:“牛进达,朕命你前往燕山镇守,但切记不可卷入到房二所涉及之事当中去。”牛进达闻言先是微微一愣,不过转瞬间便似乎明白了其中缘由。

牛进达闻言,赶忙颔首应道:“陛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说罢,他便开始在燕山上仔细地察看起来。

只见他时而驻足凝望远方,时而俯身观察地形,时而与身旁的将领低声交流着什么。经过一番详尽的查探之后,李渊的脸上终于流露出几丝满意的神色。

站在山巅之上,俯瞰着下方整齐列阵的六千大唐骑兵,李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这些骑兵们个个英姿飒爽、装备精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势仿佛能够横扫一切敌人。

如此精锐之师,对于一般的小国而言,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只要指挥得当,这支骑兵部队足以轻易地碾碎任何敢于挑衅大唐威严的势力。

然而,李渊深知要想实现自己更大的野心和抱负,仅仅依靠现有的骑兵规模还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将领,沉声道:“骑兵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此事至关重要,你务必早做准备。”这位将领恭敬地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这项任务。

提及高句丽这个国家,李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当年,他的表弟隋炀帝杨广曾多次兴兵征讨高句丽,但都未能将其彻底征服。

如今,李渊取代隋朝登上皇位,自然希望能够一雪前耻,以彰显李唐王朝的无上权威和合法性。

此时,一直跟随在李渊身后的牛进达面露忧色,犹豫片刻后开口说道:“太上皇,微臣定会竭尽全力去壮大骑兵队伍。只是……微臣心中尚有一事担忧,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渊微微皱眉,示意他但说无妨。牛进达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微臣并不担心高句丽,真正让微臣忧心忡忡的乃是吐蕃。此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不容小觑,若是我们在征伐高句丽时,吐蕃趁机来犯,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听到这里,李渊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抹睿智的光芒,笑着说道:“若真遇到棘手之事,你可去找房玄龄那小子商议。别看他平日里文质彬彬的样子,其实肚子里的鬼点子多得很呢!说不定能给咱们想出应对之策。”牛进达听后,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连连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