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芙蓉楼前的一场闹剧,是李斯文弱而李泰强。
前者当时只是一无官无爵的大纨绔,四害之首的名号听着唬人,但实际却有几分嘲笑意味。
而后者却早已头角峥嵘,能与太子分庭抗礼,隐隐得势的皇亲贵胄,实权郡王。
与两者都没什么交情的纨绔们自然是冷眼旁观,两不相帮。
但一强一弱的对抗中两不相帮,其实就代表着他们更看好越王。
而今日,李斯文与李泰之间已是攻守易型。
不被人看好的李斯文扶风直上,先是芙蓉楼前弃武从文,来了个惊掉人下巴的巨大反转。
从一一介通文墨的纨绔武夫,摇身一变,成了长安城里炙手可热的小诗仙...那首字字珠玑的《将近酒》,至今还被世人津津乐道。
紧接着便是太子坠马一事的真相大白,李斯文舍身救驾,这才导致几月的昏迷。
后来又受命于危难,只身平疫,两遭功绩下来,李斯文便从一介白身扶摇而上,成了实打实的军功侯爵。
可以说,在场的所有世家子弟们,站在李斯文面前天然就矮上一头。
白身和勋爵动手,那叫以下犯上,破口大骂的罪名叫出言不逊...
换句话说,自李斯文封爵之后,他就隐隐脱离了纨绔行列,成为了能与各家家主谈笑风生的大人物。
与这些无官无爵的纨绔,早已不是一个层级的人了。
从楼梯口到案几,不过数十步的小段距离,却让李斯文举步维艰。
每行一步,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张张拘谨恭敬的笑脸,一句句阿谀奉承的问候。
甚至就连‘夺母之仇’的柴令武,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上前,主动问好。
一来是地位悬殊,二来是他爹不日便要前往汤峪治病,拿人手短,吃人口短。
这等宾至如归的奇妙体验,可让跟在李斯文身后的侯杰四人大开眼界。
他们上次参加宴席,还是在曹国公府,替李斯文出席面见诸多纨绔。
但那时,一众纨绔们的反应,可远没有今天这么恭敬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