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忌讳

窃清 顾方友 1941 字 3个月前

戴何情绪到了高点,也在似诉他这鸟枪本事一再被打压,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么多年埋藏的失意全在此刻倾泄出口。

“恕我直言,戴大哥,这八旗和绿营,不一样,是有差别的。”

为什么这鞑子朝廷不改进枪?李平当然清楚,于是他便开口挑拨,话里弦外之音再明显不过,朝廷对绿营那是,即用即提防。

“小平头,你这心胸太狭隘了,亏大哥我对你另眼相看。”

戴何自然能听出李平的弦音之外,脸上顿时涌现一抹不屑。

“你呀,年纪尚小,看不到山后面的事物,这很正常,不要被一些捕风捉影的事给蒙住了眼睛,满汉之家,那不是胡言的。”

“一些事物,比如满汉通婚,还有禁书什么的,那只是碍于祖上制度,不好改制,归根结底还是不分彼此,就说这燧发枪,绿营没有,这八旗不也没有?”

李平目的达到满意地笑了笑,这戴何为了诡辩心中那份猜忌,不得不扯上什么祖上制度,已经是逾界。

纵使他内心没有覆清的念头,可这些话放到台面上,不掉帽子,那也得吃板子。

李平所要做的就是挑拨这位忠于大清臣子的内心那所建筑的根基。

大清对火器历来都很重视,至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他致力于自制火器,令佟养性挑选汉人组建汉军,并收罗汉人工匠仿制明军的红夷大炮,终于在天聪五年(1632年)成功仿制出清朝第一门红夷大炮“天佑助威大将军吴卫”,并成功运用在对明朝的大凌河之战中。

此后通过明将孔有德的大礼包,大清更是获得了大量的火炮经验,其中也包括了至关重要的红夷火炮的制造技术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炮手。

不过鞑子朝的确是骑射起家,但是靠火器发家致富,在鞑子窃占华夏之后,对绿营的提防很是谨慎。

最精良的火炮由八旗掌管,京城的八旗不仅装备有康熙时南怀仁所铸最为精良的六千斤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还装备有缴获自郑氏台湾由荷兰人铸造的六千斤台湾炮。

各地汉军绿营只可以使用次一等的火器,如鸟枪、抬枪等小口径火器。

红夷大炮这种重型火器,甭想!

源自明代弗朗机的轻型后装滑膛炮“子母炮”也不允许各省绿营使用。

这就是鞑子朝的潜规则,

清代皇帝们,不是把火枪视为烧火棍,恰恰相反,他们很重视,一直都把火枪视为重器看待。

当年康熙在西北征讨噶尔丹,就是吃尽了燧发枪的苦头,甚至自己舅舅佟国维都被打死,就因为知道火枪的恐怖,才要遏制它们的发展,火绳枪这种东西,破绽百出,用来镇压草民足够了。

可这燧发枪那可不一样了,如果不遏制发展,放纵下去,这天下哪里轮得到他们?

一枪在手,妇孺皆可为兵。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实。

这满人不过百万,可汉人那是数亿计,纯正的满洲八旗不过五六万,汉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

要是汉人手中具备这样的危险的武器,这武器越先进,他们满人就越危险。

几个鞑子皇帝都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为了从根源杜绝这种后患,甚至八旗火器营都没有装备上燧发枪。

当然,还要宣传一下。

“啊!这火枪不堪大用!拿把柴刀都好过,骑射才是大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戴何似诉平生不得志的原因,也是他觉得皇帝和朝廷不重视燧发枪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