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日,太上皇在静乐宫举行盛大的“祫祭”仪式。
所谓“祫祭”就是将齐朝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太庙里面,举行合祭。
武定皇帝的列祖列宗生平不详,就连他的父母双亲也不知埋葬在哪里。
所以太初元年的祫祭颇为简单,仪式结束后,文武群臣以及四夷朝使向武定皇帝行庆贺礼。
当日正午,太上皇于静乐宫主殿赐宴,并昭告天下,皇家道场收归大齐农社所有,道场内土地、山林皆归大齐,均州、谷城等地百姓加入农社者,皆可进入山林耕作采伐;均州城内大小商铺全部收归大齐商社所有,废除道众一切特权,三千六百多名道士被罚入军中服苦役。
冬季攻势后,荆襄一带流贼白莲教皆已丧胆,逃往深山密林中。
均州失陷后,襄阳府仍在南明控制之中。
正月初八日,蓑衣卫头领章东通过樊城商人,向襄阳参将米千春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开门投降,否则“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初十日,襄阳府城不仅不降,还在樊城周边加固工事,尽管失去外援,襄阳明军却摆出一副与齐军决战的架势。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依岘首山(今襄阳南)而峙,夹汉水而立,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城坚池深,仓储丰厚,是南明军事重镇。
齐军针对襄、樊设防情况,知道强攻很难取胜,于是采取四面筑堡、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遂筑堡于鹿门山(今襄阳东南)、白河口(今襄阳东北),切断明军南北联系,对襄、樊形成包围。
襄阳府守军见齐军兵势浩大,难以抵御,遂向驻守合肥的江北大营求援,恳请左良玉能发兵救援,解“荆襄百姓于倒悬”。
宁南伯以“淮河至要,不可轻动”为由,拒绝向襄阳派兵,不仅如此,合肥明军还将朝廷增援荆襄的兵马钱粮拦截在淮河一线,将粮草就地劫收。
正月十二日,齐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在万山西练水军一万人,造战船500艘,并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于汉水中,上置红衣炮,神火飞鸦,以断明军水道,对襄、樊形成威胁。
守军为摆脱危局,以步骑万人,兵船百余艘,突袭万山堡。齐军大将邓长雄先按兵不动,俟明军深入,则击鼓奋击,一举获胜。
三月初,戚金率军迎战明军于灌子滩,俘杀千余人,夺战舰30艘,追至云胜洲,大败明军,参将米千春乘轻舟逃遁。
四月,齐军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分五路对樊城发起总攻。在西南面,吴阿衡、戚金命熟悉水性的士兵潜入水中,断木沉索,烧毁襄、樊之间浮桥,切断两城联系。
接着,齐军兵分多路,并配以威力大、射程远的新式野战炮,水陆夹攻樊城。
开花弹炸开樊城角楼,打开缺口,齐军攻入城内;在东北面,邓长雄、戚金等将实行强攻,昼夜鏖战,终破城而入。
樊城失陷后,襄阳监军兵备副使张克俭、推官邝曰广、知县李大觉、游击黎安民等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面慌忙组织府兵、卫所兵登襄城守卫,一面连连派精骑向南京求援。
四月十二日,禁卫军将领林宇吴霄截获张克俭派出的传令兵,获得了张克俭令牌。
裴大虎挑选禁卫军三十六人,以吴霄、林宇为首,扮做明军,乘乱混进襄阳城。
士兵点燃了襄阳的粮草厂和火药库,引发了明军的骚乱,邓长雄借势率军突进襄阳城,襄王朱翊铭及家人被林宇擒获,最终满门抄斩。
四月十五日,武定皇帝进入襄阳,斩杀参将米千春以下俘虏三千余人,明军溃兵弃城南逃,齐军各大兵团如摧枯拉朽扫荡荆襄。
大军继续向随州进发,兵锋所指,锐不可当,
弘光朝廷派往随州等地的官吏,早在齐军抵达前便开门迎降,一夜之间将州县衙门前的红色牌匾涂成了黑色(大齐以黑色有尊),由于需要墨黑色的颜料上色,湖广本地都不产这种颜料,但又不能表现出对新朝的怠慢,无奈之下,这些父母官们只得派家奴快马加鞭代价异地采购,这样1斤大青(颜料)的价格达到了贯,时人称之为“荆襄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