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点了点头:“我搞不懂哲学,还是认命吧。”
“所谓命,不过是人类无法理解的规律而已,事实上,我也认命。”杨天水说道:“我的命运,就是从那个寒冷的冬夜发生变化的。”说着,又点上了一根烟,缓缓的讲了起来。
一九八五年,四十三岁的杨天水在省环保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由于是省属科研院所,那时候的他,已经享受副厅级待遇了。
他当时带了两个研究生,其中有个女学生,叫常晓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与现在的研究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大学生都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代,硕士研究生当然属于骄子中的骄子,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堪称社会的栋梁之才。
常晓梅二十三岁,不仅学识出众,而且身材姣好,容貌出众,性格也活泼可爱。政治上更是没得说,在本科阶段就入了党,这在当时,还是非常少见的。
当年的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科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现在,为了提高认识,省委和省政府决定请学者组成个讲师团,为厅级以上的官员宣讲相关知识,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杨天水的肩上。
作为省内环保科学的首席专家,杨天水责无旁贷,自然积极准备。宣讲的效果相当不错,很多领导干部都表示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又临时加了一堂课,专门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在环保科学应用方面的情况。
可杨天水那天正好发烧,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便把宣讲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常晓梅。
二十三岁的常晓梅就此迎来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甜美可人的笑容,清脆婉转的声音,渊博深厚的学术功底,再加上风趣幽默的宣讲方式,最后这一课,令所有听众如醉如痴,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过程中,甚至连出去抽烟和上厕所的人都没有。
这堂课,给正好坐在下面的省委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课之后,随即将常晓梅留下,破天荒的又谈了一个小时,然后就交给了她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去省内一家大型国企做环保问题方面的调研。
作为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本省拥有大量的冶金、制药、化工等高污染企业,而常晓梅被派去的这家企业,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冶炼企业,有在岗职工两万余人,绝对的超级国企。
这家企业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名字叫吴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