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春花的日常5

然而,燕双玉并不知道,栓子其实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知识。虽然不算精通,但对于日常实用性的认字和书写,他还是能够掌握的。栓子自己也明白,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栓子刚开始跟燕双玉学识字就当作是复习认字了,他也是懂却在装不懂的配合着燕双玉。慢慢的燕双玉教的东西多了,栓子不得不调整学习的态度,认真的听燕双玉教学。

燕双玉全心全意地教导着栓子,她教得十分卖力,渐渐地,村子里的人们听说了燕双玉正在教栓子读书识字。有些人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好机会,能让他们有机会学习读书认字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一些家长纷纷表示愿意让自己家的孩子跟着燕双玉一起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学习的队伍中。燕双玉感到非常欣慰,她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们都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因为燕双玉的付出,一股学习的热潮悄然兴起。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逐渐认识了文字的奥秘,开启了知识的大门。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里,笔墨纸砚这些文具简直就是奢侈品般的存在。然而,对于那些渴望知识、渴望启蒙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之路。相反,聪明才智的人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沙盘里写字。

于是,每天清晨,阳光洒在村子中央的那片空地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树枝或者小木棍,在沙盘上一笔一划地写出自己认识的字。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实用。

燕双玉,她耐心地示范每个字的写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认字的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进步令人欣喜。他们不仅能够流利地读出简单的字句,还能用所学的字组成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燕双玉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口碑也在村子里渐渐传开。

村民们被燕双玉的付出所感动,纷纷主动送来一些口粮,表示对她教育工作的支持与感激之情。这些微薄的报酬虽不昂贵,但却蕴含着满满的情谊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期望。燕双玉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这是大家对她的认可和信任。

时光荏苒,燕双玉依旧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换取着生活所需的物资。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她的生活充实而满足。往昔的恩恩怨怨已被她深埋心底,曾经纸醉金迷的日子也成为遥远的记忆,她不再去追忆和渴求。

偶尔,燕双玉会思考,或许就这样度过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地活下去便足矣。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与意外。她未曾料到,乱世的风暴正悄然袭来。

某天,猝不及防之间,西戎的铁骑踏入了这个原本平静的村庄。刹那间,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燕双玉亲眼目睹着周围那些熟悉或陌生的人们纷纷倒地身亡,鲜血染红了大地,血流成河。

这残酷的景象令她心如刀绞,无尽的悲伤涌上心头。她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原本安宁祥和的村庄瞬间沦为人间炼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每一个人,死亡的阴影无处不在。

她的阿奶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铁骑,阿奶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口中发出凄厉的哀嚎声,声音响彻整个战场。她一边挡着敌人的攻击,一边大声呼喊着:“春花,答应我,快跑!不要回头!记住阿奶告诉你的话!”

燕双玉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不敢回头看身后发生的一切。她只能凭着本能拼命地奔跑,最终躲进了一个深深的地洞里。在地洞中,燕双玉蜷缩成一团,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她从未如此近距离地面对生死,也从未亲眼目睹过战场上的屠杀场面。眼前的景象让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和震撼,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

她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学习武艺,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或许就能够拯救阿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还手之力。她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勇气反抗,为什么要选择逃避。在这一刻,燕双玉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变得更强大,才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习武,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不再让悲剧再次发生。

燕双玉如同雕塑般,木然地流着泪水,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知道那原本嘈杂喧闹、充满惨叫的声音渐渐消失了。直到周围彻底安静下来后,她才敢缓缓地爬出那个阴暗潮湿的地洞。

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的瓦片,整个场景犹如被狂风肆虐过一般,一片狼藉不堪。

地上都是横七竖八躺着的人,有些不知道是死是活,还有些已经断手断脚,甚至身首异处。燕双玉看到这一幕,仿佛遭受了雷击一般,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然而,打击并没有停止。她看到麻婆子倒在血泊之中,一动也不动。燕双玉的心如被刀割般疼痛,她一声声地呼唤着“阿奶”,却再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燕双玉除了哭得撕心裂肺外,心中的恨意更是如同汹涌的巨浪一般将她彻底淹没。她想要报仇,她要杀光西戎的所有兵卒!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恨意全都集中在了西戎身上。以前,她虽然痛恨燕周翰、燕双双以及凤太后,但现在看来,她对他们的恨意远远比不上对西戎的仇恨。这种国仇家恨,就是这般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