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萧关路不阻

以阴承敬为敦煌知府,王伦就是要以朝廷的名义表态,中原王朝承认这些世家的功绩,但他也不会让这些世家继续坐大。

萧关外,一支庞大的车队陆续通行,挨个进入了关内,一名士子模样的中年人立在关墙前,抬头望着匾额,神情激动,双眼通红。

令狐效愚是敦煌令狐氏这一代中公认的才子,此前他在西夏出任肃州小吏,汉军到来后,他也非常爽快地投降了。

王伦下了一道诏令,从陕西、陇南抽调了一批工匠,前往敦煌城外三危山的莫高窟修缮洞窟,又要求将莫高窟的文字文物抄录一份为副本,并送往东京城来,这个任务就被史文恭交给了令狐效愚。

陪同在一侧的萧关守将神情肃穆地立在他的身后,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失态而嘲笑。

河西走廊打通后,不少敦煌城以及诸府的读书人纷纷向关中而来,朝廷也给了优惠,准许他们入长安府学求学,前往长安大学堂旁听。

凡过萧关的河西百姓、民众,莫不落泪。

二百多年前,张议潮沙州起兵,驱逐吐蕃在河西走廊的势力,重新将西域与中原连通,河西诗人激动万分,便写下了“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的赞诗。

但唐朝皇帝刻意对待,将归义军拆分,在凉州武威城分设节度使,却还没来得及派驻重兵,凉州又被嗢末等六谷蕃占据,归义军内部也被唐朝统治者们有意分化,张氏内斗、索氏篡位、李氏反复、张氏又起,然后被曹氏取而代之。

于是唐末的诗人司空图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河湟有感》,诗曰: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令狐效愚就想起了司空图的这首诗,口中不住地喃喃低语,如今萧关城头立着的,可都是汉家儿郎,虽然服饰形制与前唐有异,但这就是正统的汉家衣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