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互市的春天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2150 字 2小时前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狂风呼啸而过,如千军万马奔腾。李奇率领着大军,旌旗烈烈,自张家口出关,宛如一条钢铁洪流,直扑多尔衮所率的清军主力。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每一位明军将士的眼神中都透着坚毅与决绝,誓要将清军彻底击溃,光复大明河山。

行至途中,探马匆匆来报:“将军,草原蒙古军团派使者求见。” 李奇听闻,微微挑眉,心中一动,当即下令大军就地扎营,接见使者。

大帐之中,蒙古使者步入,他身形矫健,身着的传统服饰在风中微微飘动,彰显着草原儿女的豪迈,然而其目光却透着几分小心翼翼与试探,脚步都不自觉放轻了许多,显然对这位声名远扬的李将军心存极大的敬畏。

使者行礼之后,微微抬头,目光扫过帐内的明军将领,带着些颤抖开口道:“将…… 将军,小的久闻您的威名,如雷贯耳啊!在这草原之上,谁人不知将军您领着大明铁军,一路势如破竹。如今清军大势已去,我蒙古各部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全然没了主意,只能先来求见将军,观望观望这局势。可往昔与大明的纠葛实在是让我们心有余悸,每一步都得慎之又慎,生怕行差踏错啊。”

言罢,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马鞭,似在以此给自己增添底气,手指却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此刻,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李奇威名远播,手段定然不凡,我可得小心应对,莫要惹恼了他,要是一个不小心,给部落招来灾祸,那可如何是好。

李奇端坐帅位,目光沉稳,仿若洞悉一切,他抬手示意使者免礼,和声说道:“使者但说无妨,过往之事,确有曲折,可如今时移世易,咱们都该向前看。大明的胸怀,向来海纳百川,只要真心相待,过往恩怨皆可一笔勾销。”

使者微微皱眉,嘴唇嗫嚅了几下,似有些不信,用带着一丝惶恐的声音轻哼一声道:“将…… 将军所言虽好,可口说无凭,我蒙古诸部在这草原上讨生活本就艰难万分,又被这连年战乱折腾得苦不堪言,实在是不敢轻易信人呐。还望将军能体谅我们的难处,给我们些实实在在的保障。” 他心里犯着嘀咕,明朝过去对蒙古又打又拉,政策反复无常,这次真能不一样?别是为了利用我们抗击清军,许下空头诺言罢了。

李奇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道:“使者有所不知,我大明此次出征,志在恢复山河,重铸太平盛世。对于周边各族,只愿携手共进,共享繁荣。我已计划,待局势稳定,便开放口岸,让双方货物畅行无阻,互通有无。这于蒙古,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使者听此,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仍疑虑未消,他微微低头,犹豫了一下,声音愈发低微:“将…… 将军,话虽如此,可若日后有变…… 我等实在是承担不起后果啊。部落里的老老少少,都指望着安稳过日子,万一……”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部落里那些因战乱、物资匮乏而受苦的族人面容,若真能互通有无,自然能解燃眉之急,可风险实在太大,万一明朝出尔反尔,那后果不堪设想。

李奇站起身来,踱步走向使者,目光诚恳地直视对方双眼:“我李奇以人格担保,绝无虚言。况且,蒙古与大明相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深知草原缺铁锅、少盐巴,百姓生活多有不便。若合作,这些物资定会优先保障供应,解你们的燃眉之急。”

使者微微动容,他想起部落里那些因缺少铁锅,烹饪艰难的日子,又想到盐巴匮乏时,族人们虚弱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波澜。是啊,这些生活必需品要是能稳定供应,对部落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可真能信得过眼前这人吗?

“将…… 将军,即便如此,我等也需看到实际行动……” 使者的语气已然缓和许多,但仍带着一丝谨慎,说话间,还不自觉地搓了搓手,身子也微微前倾,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模样。

李奇爽朗一笑,转身回到帅位,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书,递给使者:“这是我拟定的初步合作协议,详细写明了互市的细则、物资交换的品类与价格,一切公开透明。你带回给各部首领看看,若有异议,随时来找我商议。”

使者双手接过,仔细翻看,越看越惊讶,纸上所写,皆是为蒙古着想,不仅物资供应充足,价格也颇为公道,甚至还提及对蒙古传统习俗的尊重与保护。他心中暗自惊叹,这位李将军看来是真心实意想合作,这些细致的安排绝非敷衍了事。

“李将军,您这份心意…… 我定如实转达。” 使者的态度彻底转变,言语间满是敬意,此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李奇的真诚。

李奇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望早日得到蒙古诸部的回复,我军期待与你们携手共创未来。哦,听闻草原马匹精良,若合作顺利,我会以绿水银行发行的星级金币向你们购买,绝不亏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