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诗显宰相格局

胡宇伦 胡宇伦 2281 字 3个月前

少年时期,王安石随父宦游,以增长见闻,他17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来到京城,结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曾巩,曾巩就把他的文章拿给了欧阳修看,得欧阳修赞誉。

22岁时,王安石参加了会试,以第四名的成绩登进士第,原本他是第一名的,因为试文中有一句“孺子其朋”,宋仁宗看到后不喜欢,就把他和第4名的杨寘互换了,与状元失之交臂。

登科后,王安石授淮南节度判官,秩满后他主动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地方沉淀,转鄞县知县。在任四年,政绩突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1051年,王安石入而立之年,转官舒州通判,宰相文彦博表请宋仁宗,荐王安石入朝。

但王安石却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了,随后欧阳修也为其举荐,王安石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再次婉拒入朝。

因此,欧阳修念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

在赴任的路上,王安石途经杭州,写下了一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这首诗很经典,虽然此时他刚31岁,还未入朝,更未成为宰执,但已经初具宰相的格局:人只有站到最高层,才能看得更远,不畏流言蜚语,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尽管王安石直到临终,理想也没能实现,可是谁说失败的就不算英雄呢!

04.

公元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首次表达了改革的意愿,但宋仁宗并没有采纳。

随后,朝廷多次征召王安石,王安石都婉拒了,因此留清名,朝臣多以不能结交为憾。

最终,朝廷召王安石入京修《起居注》,这一次王安石接受了,不久后升直集贤院、知制诰,负责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不过王安石因耿介,得罪了当朝权贵,遭到弹劾,适逢王安石丧母,遂去官回江宁府守孝三年。

这期间,朝廷依旧数次征召,可王安石均以服丧为由拒绝了。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守孝期满,知江宁,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神宗登基后不久,就召王安石归京出任翰林学士兼侍讲,次年便开始谋划革新。

公元1069年,49岁的王安石升相,提举40多人,正式颁布变法条例,开始大规模推行改革。

苏轼守孝期满后回朝,上书谈论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很愤怒,就让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他的过失,最终苏轼自请出朝,任杭州通判。

因此,保守派开始大举反攻,先是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被贬出朝,韩琦也上书劝停新法,司马光更是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也劝他废弃青苗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据理力争,随后司马光联合御史台和范纯仁等上表,神宗迫于压力,打算暂缓,因此王安石称病辍官,请求归隐。

神宗见王安石如此坚定,就将御史台反对变法的一众官员全部外放,因此司马光自请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

不巧的是,公元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保守派再次联合上书请求停止新法,时开封上门监郑侠进《流民图》,加上皇太后和太后的哭诉,无奈之下,宋神宗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一年后,神宗再次启复王安石为相,继续推动革新,但此时革新派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借机打击报复保守派的事件,变法一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病故,心力憔悴的王安石主动恳请罢相,退隐江宁,宋神宗挽留无果后,任命其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58岁,进入人生暮年,属于他的时代即将落幕。

之前复相时,王安石就已经感觉身心疲惫,因此过瓜州时,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5.

王安石归隐江宁后,建半山园,自号“半山”,在这里他度过了几年清闲的时光。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王安石病重,因此表请将半山园改为寺庙,神宗赐额“报宁寺”,又称半山寺。

次年春,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启用司马光为相,革新派遭到清算,几乎全部外放或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