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要说的一点是,长辈和父母的溺爱,肯定不是好事,一者养恶人,一者养懒人。这是害人害孩子害社会的大恶,千万不可为?大家是聪明人,我不多说了。”
一青年男子挥了下手,大声道:“蔡老师,我读过您的育人专着《抓住心灵的眼球的心理学读本,很受启发。不过,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能否请教几个问题?”
蔡老师眼睛一亮,有人谈自己的专着,岂有不激动的道理?他笑容特好,道:“那当然,我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青年男子道:“蔡老师,我叫陆扬。您在专着里提出,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总体来说,我赞成您的看法,但在时机上把握上,却不大赞成您的观点。您主张当幼儿对外界有了反应就应该进行教育,是否早了些?另外,应该怎样把握幼儿对外界反应的标准?”
蔡老师点了下头,答道:“这倒是我大意了,在书里没有说清楚。对幼儿的教育是越早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标准的界定也不难?当幼儿睁开眼睛,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就是我们教育切入的最佳点。”
“啊?这也太超前了吧?”不少人吃了一惊。
陆扬充满了好奇,忙问:“为什么?”
“因为,幼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懂?当他睁开眼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也说明他渴望了解这个新奇的世界。此时,做父母的及时切入开展教育,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还满足了好奇心。在幼儿时期,人的生长发育是最快的,特别是大脑。”
有人不解,有个女学生问:“可是,幼儿睁开眼的时候,也是一种天性使然,好奇只是他的天性表现而已。这时候切入,我们不是白费力气吗?”
蔡老师大摇其头,道:“这是所有年轻父母的误区,认为幼儿不懂事,没有接受能力。其实,幼儿此时正处在一张白纸状态,最好画画了。
父母及时切入和引导,不但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加速发育,还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为他解惑。因为,智力的提高,是需要外界刺激的,如我们修炼精神力一样。
比如:你某一方面反应特别灵敏,其实是平常这方面接受刺激最多,关注最多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幼儿在出生时,大家的智力基本是平等的。
他们后来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主要是教育造成的,比如出生时是白痴的孩子,但有爱心的父母对其不离不弃,经过耐心教育引导,有的成了某一方面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