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的乌苏里江,微微的完达山,”战士们又振作精神,大声的唱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命令就是命令,没有命令,就必须等!
战士们坐在雪地里,顶着漫天的大雪。足足等了四个多小时,真是无可奈何。当然,最终还是把电影队等来了。
此时,雪更大了,放映机一打开,那一条雪亮的光柱便射向了银幕。光柱中雪花翩翩飞舞的样子煞是好看,如果在平时,大家一定高喊好看,但现在不行,鹅毛大雪几乎已经把脚面都盖住了。
我们坐在小凳子上,银幕中放映着江水英带领群众斗洪水的场景,又是唱又是跳,彩色的电影片十分好看,主角也很漂亮,但估计有很多人并非能听懂,心里再憋着一股火,老大的有意见说不出来。但即便如此,部队纪律使然,大家仍然坚持着把电影看完了。
小郑来了以后就是忙,天上又下着这么大的雪,我已经没办法找他聊天了,只是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前去打了个招呼,问了一下原因。.小郑告诉我,是因为大雪把路遮盖了,十分湿滑,山间公路非常不好走,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慢慢的驾驶着车辆,有好几次由于路面实在太滑,差点溜进了沟里,自然电影队就来晚了。
知道了原因,我也和大家解释着,二连还好,小郑是大家共同的战友,想到电影队冒着危险,受了那么多罪,还冒着鹅毛大雪,前来放映,也很不容易,慢慢的心中的怒火也就平息了。
等电影放完,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连长整顿好队伍,我们开始往回走。
但此时的公路,比来的时候,难走多了,地上积满了雪,而且,不但地上有雪,天上还下着雪,狂风也像凑热闹一样,开始猛烈的刮了起来。天黑漆漆的,宇宙万物已经完全看不见,天地间就是高原的风雪在肆虐。万物都已睡去,唯独我们这帮在塞外服役的士兵,拥挤在一起,冒着暴风雪,努力的向营房挪动着。
外面已经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队伍也已不成形,用溃不成军形容一点不为过。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相拥在一起往前走。
雪更大了,顶着鹅毛大雪,机枪班身强力壮,负责在前面开路,他们扛着机枪,比我们更累,更辛苦,但他们一声不吭,在前面顶着风雪开路。大部队跟在后面晃晃悠悠的往前挪,大约还有5公里的路程呢,战士们又困、又乏、又渴、又饿,又累,已经睁不开眼,似乎只能任凭暴风雪的肆虐了。
来的时候,部队雄赳赳气昂昂,队伍整齐士气高涨,回来时,却灰头土脸溃不成军!想想高原的天气多冷啊,此时,已经降到零下二十几度了,战士们背着冰冷的各式枪械,弓着身子,使劲儿往前迈着艰难地步子,最前面的机枪班则更加艰辛。
此时天气已近五更,所有的战士们只能咬牙前行。现在,拼的不是体力,而是坚强的意志!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夜更深了,我们努力前行.......
第一节
青藏高原一年四季基本都比较寒冷,所以洗澡成了最大的难题,“青海好,青海好,一年四季不洗澡”,这是对当地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写照。但部队不行,战士们是群居生活,长期不洗澡,会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身上不但会长虱子,还会得传染病。
所以部队有规定,必须定期洗澡。
夏季很方便,施工后,我们会在连队的院子里,自己接点水,每天都可以洗一洗。但到了冬季就十分不便,部队人多,几千人,在冬季的时候,大约三个月,才可以轮流洗上一次热水澡。
澡堂子在技术保证站,就是那个放电影的地方,已到了洗澡的日子,我们就会走上几公里一起去洗澡。这里的单位很多,连队也多,所以大家都是轮流洗澡。
到了洗澡的日子,就跟节日一样,可以舒舒服服的洗上一个多小时。泡在热气腾腾的大池子里,我们放松的聊天,拉家常,而且,还可以互相搓搓澡,那种舒服的感觉,简直是连队在青藏高原连队最幸福的时刻。
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换上干干净净的内衣外衣,人立马就精神了不少,个个容光焕发。
澡洗透了,人洗干净了,回来的任务就是洗衣服。
这时候你看吧,在连队晒衣服的铁丝上,除去军衣外,都是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内衣。大家不辞辛劳的、勤快的清洗着自己的衣物,因为,这个时候,也是比赛谁的衣服洗的最干净的时候。
可连队里也有懒鬼,不愿意洗衣服。有个战士,在连队里赫赫有名,出名的原因是“懒”,他是河北青县人,由于脚在施工的时候受了点伤,自那以后就懒的出奇了。
他通常不洗衣服,只把穿脏了的衣服,挂在连队晾衣服的铁丝上,只要天能下雨,他便借助雨水的“冲刷”作用,将衣服“清洗”干净!到了换衣服的时候,他自己感觉,外面铁丝上的这套衣服比较干净,便穿上这套,然后,再把穿脏了的衣服挂上去。由于个人卫生实在是脏,班里的战友都不愿意挨着他。
这件事后来不知怎么被连长知道了,狠狠地臭骂了他一顿,“你有伤,我不说什么,你伤都好了,还这么懒?赶紧把衣服洗干净给我换上,否则关你禁闭,让你一个人住去”!
他一下子傻了......
虽然天上下着大雪,但因为没有命令,只能在原地等候,为了不影响士气,在各连长的指挥下,几个连队又陆续拉起了歌,虽然大家嘴里依然在唱着歌,但情绪已经明显受到了影响,有气无力的声音,让连首长很不耐烦了,尤其是我们的指导员,大声的动员着,“怕什么?这点风雪就把你们的嗓子堵住了?给我唱,大声的唱,涛涛的乌苏里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