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惟忠带着9组工匠尝试着做1次性的攻城火炮之际,那两个营的索伦兵,也开始了第1波的进攻。
他们所采取的战术自然是比较原始的。
单说索伦营,是没有太多攻城器械,有的就是人力。
而人力就是古代最为要紧的资源,因此他们所采取的战术就是蚁附!
也就是直接硬着头发向前突进。
拔高视野去看,只见那两个营的临时军营都几乎在同1时间涌出乌泱泱的人群。
他们这两个营,同时出发,并且几乎是倾巢而出,根本就没有给后面留下什么预备力量,甚至都没有考虑到第2波的原因。
索伦兵这1下子,便将整个战场推向了最高峰。
至于为何这些索伦兵会心甘情愿地愿意当这第1波的,甚至还有1种相互竞争的关系。
就是因为沈惟敬后面又重新回到那索伦营,并向两位索伦营的都统带来了朱翊镠的最新指令。
这指令就两条,也不复杂,很是简单。
第1条就是你们两个营,谁能先攻下这鸭绿江部的界凡寨,便能得授先登2字,可名为先登2字!
至于这第2条,则是先攻下界凡寨的,每人可赏铁锅1口,以及盐巴十斤,其中粗盐8斤,青盐两斤。
青盐就是当时的精盐!
关于第1条,这些个索伦兵其实没有太多兴趣,又或者说那两位都统没有太多兴趣,因为此刻的他们,其实对于汉语还不熟悉,完全是生女真的生女真,对于先登这两个字的含金量是完全不懂的。
但是他们对于第2条,是极为感兴趣的。
铁锅和盐巴,这两个东西1提出来,便让他们的眼神为之1亮。
这两样东西对于这些生活在后世黑龙江1带的所有游牧民族部落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
因为这两样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很无奈,基于他们的社会方式,以及生活环境,他们其实很难获取这两样东西。
就拿盐巴来说吧,这盐巴可不单单是他们这些人要吃,他们所豢养的牲畜,尤其是能为他们提供皮毛肉1类的驯鹿,更是需要盐。
动物也是需要盐分的,而在高寒地区,很难获取自然形成的盐巴,因此这1部分也必须那些索伦族的人来提供。
因此沈惟敬所说的这两个条件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于朱翊镠是否能提供出这些盐巴,这1点倒是不用担心。
中国古代的盐,其实1直都是很贵的,甚至有时候百姓都需要用草木灰来烧菜,从而获取1些盐分,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盐很少的误解。
这其实是错觉,中国盐产地很多,不说那河东的盐池,也就是今天中条山1带的盐池,也不说那沿海的海盐,亦或是4川的井盐,就连内蒙古地区。
没有错,就是如今那些个北元余孽盘踞的漠南地区,他们有着8大盐池,也并不缺盐,甚至还有余力买给宁夏等地方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