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正本清源,民谣初心不能忘

然而,成功的背后,总有更大的挑战。

一个个新面孔,接连涌现。

他们有的是寻光选拔出来的,有的是自发投身民谣圈的。

他们用更新潮的编曲,更炫酷的舞台表演,吸引着新一代年轻歌迷。

这本是好事。民谣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代代相传。可渐渐地,苏龙察觉,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一些所谓的“网红”,打着民谣的旗号,实则追逐着流量,炒作着噱头。

他们将民谣,异化成了一种快餐文化,一种随波逐流的时尚。

那些太过直白的告白,太过愤世嫉俗的控诉,离民谣的初心,渐行渐远。

更有甚者,个别“民谣人”竟罔顾社会责任,宣扬着一些错误的价值观。

负能量的歌词,充斥着对生活的调侃和自嘲。

这一切,都让苏龙深感忧虑。

他不是守旧,不是排斥创新。

但民谣的根,民谣的魂,绝不能丢。

如果连最后的精神高地,也被世俗侵蚀,那“寻光”的意义何在?

“不行,再这样下去不行。”

望着电脑上铺天盖地的民谣新闻,苏龙喃喃自语,神情凝重。

是该做点什么了。趁民谣的势头正盛,趁这股春风还在,将民谣的航向,掰回正确的方向。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谣净化”运动,在苏龙的倡议下,拉开序幕。

首当其冲的,便是音乐节的选拔机制。

苏龙对歌手的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唱功、台风之外,考察的重点,放在了价值观和人品上。

“歌手的三观,决定了歌声的高度。如果连做人的底线都丢了,再好听的歌,也只是镜花水月,经不起时间考验。”

在一次选拔会上,苏龙这样对评委们说。

大家都愣住了,还没见谁选歌手,还要面试政审的。

可当苏龙旁征博引,列举了一连串堕落歌手的反面教材后,评委们也不得不承认,这话在理。

从此,歌手的选拔变得异常严格。

私生活混乱,个人形象不端正的,一律SayNo。

玩世不恭,热衷炒作的,更是直接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