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白发老者,正是前段时日被齐诩行“李代桃僵”之法,悄悄从京城接出来的石老夫人。

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眼见淅淅沥沥的小雪,似有越下越大的趋势,卫云岚连忙对项玉滢说:“先上马车,我们入城再叙。”

如今的北关城,城中官员倒是几乎还是那些。

可却不再听命于远在数千里外的“朝廷”,而是由幽王与石大将军做主。

这一批从京中流放来的官员,项家到的最早。

龚锡山只是象征性的,让他们登记在册,最后便为他们指了城中空置的几栋宅子,可供他们选择。

北城也有好几座宅子空着,不过项大人还是一眼就选中了南城,紧挨景平巷,隔壁另一条巷子里的一进小院。

只有正房、东西厢房和两间倒座房,屋舍虽小,但项家人口简单,算上跟着上路的丫鬟小厮,也才仅有六人而已,这座一进小院倒是足够住了。

最方便的是,从这小院走到卫家的院子,也就仅仅是拐个弯的功夫。

近得很!

回到巷子口的时候,提前得了信儿的高氏,已经带着桂香等人等在院外,门口还堆着好几只箱笼。

“这是?”项夫人目露疑惑之色。

高氏温声笑道:“听说你们近几日就能赶到,这是我们加紧准备出来的被褥,冬衣。都是用今年的新棉花做的,暖和得很。另外还有一些,都是家中用得上的东西,不然赶在年关等你们来了也不好采买。”

卫家人基本把能想到的,都准备好了。

项夫人感动不已,都说患难见真情。不久前离开京城时,她才狠狠感受过一把什么叫人走茶凉,人心难测。就连原先总是巴结着自家的妹妹一家,直到走时都没送来一封信、一两银子。她派去送信的小厮,也被对方找借口挡了回来。

这还是嫡亲的姐妹,别人就更不必说。

可哪想到,这颗在京城冷下来的心,到了北关又被捂暖了回来。

“项夫人,今天过节,你们舟车劳顿,就别在家中准备了。等收拾休息好后,便一同来我们府上过节吧,人多也好热闹一些。”高氏接着邀请。

两家在京中就很熟悉,接近二十年的交情,也没什么好客套的。

项夫人闻言便点点头,应了下来。

项家的小院还在收拾,卫云岚索性把项玉滢先领回到自己屋中。

“余老先生,你帮玉滢瞧瞧,过去京中的大夫总说这是娘胎里带出的不足之症,可还有办法调养?”

余老大夫才从白家回来,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卫云岚请了过来。

“你啊,还真是大过年都不让老夫歇着!”余老大夫开了句玩笑,一点没影响手上的动作,两只手指已经朝项玉滢露出的手腕搭去。

“劳烦老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