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萧然喝了口茶,再次说道,“在杭州有所功绩,元祐六年,苏轼又被召回朝拟任吏部尚书,还没有到任,因为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改任翰林承旨。”

“几个月的时间,苏轼又因为政见不合,请求出任地方官。元祐七年,任扬州知州。不到一年,朝廷以兵部尚书的职务召苏轼入京。后来宋哲宗到南郊祭祀,苏轼导驾进入太庙。皇后及大长公主的车队争道,没有避让皇帝仪仗。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是皇家仪仗使,苏轼要他上奏,但李之纯怕得罪不敢说。苏轼上奏此事,宋哲宗派人送给太皇太后处理。次日,朝廷下诏书整肃仪仗队伍,不久苏轼任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苏轼任定州知州,太后去世,新党再度执政。”

“绍圣元年,苏轼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

“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元符三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得以复任朝奉郎,回京途中病逝。”

苏轼能文能武,因着一张嘴的原故,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说起来都令人唏嘘。

正如他所写的那首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生壮志未酬,心中仍有期望。

李世民感叹,“可惜了。”

“苏公实在是可惜。”王安石也十分惋惜。

萧然再次开口,“那我继续说苏辙。”

“苏辙更多的政绩都在宋哲宗和宋徽宗时期,其中两次被贬,都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略微疑惑,“怎么会是两次?”

“熙宁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宋神宗召见。当时,你和陈升之共管三司条例司,命苏辙入三司条例司。苏澈提出青苗法的不合理之处,你认为合理,就许久没有谈论青苗法。后来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这件事得到你的同意。”

“你派人去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迎合你做事,苏辙去见陈升之劝说,还给你写信,因此你发怒想要加罪,陈升之劝阻,苏辙就被贬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

脸皮有些发热,王安石越发的羞愧,他在萧然的言语下,明白自己提出的新法需要修改,没想到他会为了新法逼得有识之士远离京中。

赵顼主动出声缓解气氛,“那第二次又是何等情况?”

“第二次是在宋哲宗时期。绍圣元年,苏辙上书反对宋哲宗恢复熙宁新法被贬。”萧然道。

王安石叹气,久久没能言语。

正好此时户部的大臣送来了账本,李世民看向赵顼,“去安排些能够信任的人,朕也好教你如何整顿户部。”

赵顼连忙起身,“我这就去。”

见他们要忙正事,萧然跟着去看了半个时辰,实在无聊就索性转身离开了。

……

即墨古城

查账太过浪费时间,萧然不准备为难自己,回到家里倒头睡了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