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田全操没闹事,仇士良却没放过李石,因为李石多次跟他针锋相对。所以,仇士良派刺客趁机截杀李石,李石奔回府邸,在门口又遭刺客第二轮袭击。暂时逃过一劫,但此事把满朝大臣吓坏了,转天早朝,文武百官来了九人。”
“无奈下,李石最终屈服,向皇帝辞职,自请到外地做官。就连当初平定藩镇的著名宰相裴度,也想要就此归隐。”萧然忍不住叹气。
宦官掌控政权,朝臣惶惶不可终日。
李世民目光泛着怒意,“昨日直接斩杀倒是便宜了那些罪臣。”
“罪臣直接杀了省事,留太久容易出事。”
萧然感慨一句,又继续回到郑覃身上。
“直到836年,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言辞激烈地上疏为王涯、贾餗证明清白,弹劾仇士良的罪行,仇士良等宦官有所收敛,皇帝和郑覃、李石也得以行使权力。”
“有记载郑覃博学,却不善著文,十分不喜欢在科举中长篇大论的考生,甚至建议废除科举。”
这个提议就挺一言难尽的。
科举制度那可是筛选人才的好办法,虽说不够完善,但也不能轻易取消。
“不久,前宰相李固言和郑覃、李石共同当宰相,李石提出为宋申锡平反,恢复了宋申锡的生前官爵。等到李石、李固言都已不是宰相,和郑覃共事的是陈夷行、杨嗣复、李珏。宰相间就发生了争执,郑、陈为一派都被认为是李党,杨、李为一派都被认为是牛党。当杨嗣复提请把被贬的李宗闵升官并调近京城时,皇帝同意,郑覃坚决反对,放话如果李宗闵升官,他就辞职,两人在皇帝面前激烈争吵。最终还是李宗闵被任为杭州刺史。这时起朝廷的重要决策都蒙上了党争的色彩,皇帝李昂也难以驾驭。而郑覃开始请辞,李昂没有答应,恩准他可以隔三五天到宰相官署报到。”
“两党之争依旧没有结束,甚至愈演愈烈,李昂在中间左右为难。“
李世民神色复杂,这种程度的党派之争,李昂为什么解决不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