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显庆四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两人一致认为,要罢免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的官,将他们贬出京师,这件事儿倒是做的好,也让李治这个皇帝手上的权力加强,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武则天听着也点点头:“世人大多数都只看到了我是为了一己私欲当上皇后,可达成此事,当下获利的,也是李家的皇权。长孙无忌等人实在可恨,对朝中事事插手,更是有不少党羽,这江山,真不知是李家的,还是他长孙家的。”

提起这事儿,李世民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当年观音婢尚且还在时,有着她的平衡和压制,长孙家虽然有一定的荣誉和权力,但总归来说,还是忠于自己这个皇帝的。

至于陇西集团,这也是李世民尚且在位的时候,就已经看见的问题,奈何他们也不是能轻易动摇的。

“显庆五年,也就是公元660年,其十月,李治风疾发作,也就是中风了,无法再处理政务,也就更不能让武则天处理国家大事,自此,权力到了你武则天的手上,就连李治他自己说话也不是那么管用了。掌权之前的武则天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掌权之后就开始嚣张肆意,‘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只能说,实在是能屈能伸,牛掰!”

“咳咳……”武则天也尴尬的轻咳两声。

“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这段,是历史对你武则天的评价,嘿嘿。”

李世民刚才缓和了几分的脸色,瞬间又变得难看起来:“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连皇帝的权力你也要压制,怕是此时就已经生了自主李唐江山的心思了吧!”

萧然摊摊手,耸肩说道:“实际上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叫李治他自己也愿意啊。不过那个时候的武则天还是靠谱的,是正正经经的在干实事。”

“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李治悉数采纳并且下诏颁布施行。建言十二事,为普通百姓和中下级官员争得利益,赢得了绝大多数百姓和官员的拥护,也达成了富国强民的初步根基。建言十二事包含的内容大概为劝农桑,薄赋徭,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息兵,以道德化天下。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一书。父在为母服丧时间从一年改为三年。还给八品以上的京官涨工资。给任职时间长,有才华但是品级低的官员升官。”

说起来,萧然都想说干得漂亮。

作为曾经的社畜,对于武则天这种懂得给打工人升职加薪还看工龄升职的老板格外有好感。

不然辛辛苦苦给你打工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一直都升不了职,谁高兴啊?

至于老百姓想的就更加简单了,能吃饱饭活下去就行了,不打仗就是好事儿!

“且武则天看到了百姓发展,以粮为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官员可以升官得到奖赏。若是‘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官员就要受到惩罚。武则天还编农书《兆人本业》颁布天下。”

“这十二条,总结下来,达到了富国强民,善用人才,笼络百官,提高妇女地位的效果。效果也不错,唐太宗死后三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大唐全国人口有三百八十万户。但是到了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历经五十多年,全国人口增至六百一十五万户,人口增长近一倍。”

即便是早就知道自己固有一死,但是听着萧然亲口说道自己嘎,李世民的嘴角还是略微抽了一下。

“朕于百姓有功,于江山有功,能吃饱饭,且家有余粮,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不图反,江山便也更加稳固。”武则天毕竟年龄大了,在地上跪了一会儿就跪不住了,干脆坐在地上,出言道。

“只是奈何,李治去后,我儿李显实在不争气,嗣圣元年二月,竟打算任命韦玄贞为侍中,裴炎阻止他,他竟然还说出‘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将他废黜为庐陵王,转立豫王李旦为帝。”

想到此处,武则天都还有些心梗,傻儿子这是要把整个天下都给老丈人家啊,妥妥的恋爱脑。

李世民也是无言以对。

武则天起码还知道将皇位给李家子孙,对于武家人一直都是边抬边压,也就是到了晚年,才萌生过立武三思为太子为太子的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