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摇头:“这倒不会,武则天和武家的渊源,也让她对武家人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是恨着的,要不是为了平衡朝中的势力,她需要一些人的支持,她也不会扶持武承嗣和武三思。公元635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去世,而武则天是后娘生的。前妻相里氏给武士彟生过2个儿子,哥俩很不待见后娘和三个妹妹,武士彟死后,自然也就是家里的男丁做主,再没有人给武则天撑腰,当时这两个好大哥时不时就对母女几人冷嘲热讽,还换着花样欺负她们,所以说,武则天的少女时代过得是非常惨的,可以说是水深火热,不比李隆基或者是李旦现在好过。”
“好歹再怎么说,李旦等也是男子,有忠心于李家的臣子的支持和庇佑,在这世道上,比无依无靠的女子要强上一些。之后,杨家亲戚给李世民吹风,说武家有个漂亮的小闺女,于是你李世民的诏书就到了。当时武则天正是花季的十四岁,而李世民则是一个糟老头子了,皇宫之中更是一个巨大的斗兽场,武家不会帮她,武则天就算是入宫,等来的也不会是荣华富贵,而是勾心斗角中的举步维艰。不过武则天当时在家里也过得不好,不如像她父亲一样,入宫放手一搏,再不济也能吃顿饱饭。她还说出了‘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的话”
这些,倒是李隆基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能说完全不知道,只是以他的身份,即便是听到过类似的风言风语,也不敢当真,如今听到了萧然放出来的实锤,只觉得吃到了大瓜,酒算是完完全全的醒了。
而一边的李世民听着,心中也颇有些唏嘘,如今的武则天,于李唐来说,固然可恶,可她自身也是个可怜人,且即便是李世民也无法否认,以她一个小官家女儿的身份,丧父后,能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地位,其心性和手段,远比许多男子更优秀。
李世民忍不住长叹一声:“次女,若是我李家子,该多好啊!”
《全唐书》和《中华上下五千年》李世民也看过,武则天的文治武功皆为上等,这点他无法否认。且她的起点很低,也就朱元璋这开局一个碗打天下的,能和她比登基难度了。
李隆基此时也略有些疑惑:“按照萧先生如此说,当今圣人不会将皇位给武家?”
“此事应该去年就已经有了定论,你应该看得到。圣历元年看,这个时候承嗣和武三思算是找到了机会,想要当太子,就找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虽然这个时候武则天有些犹豫,但是当年的事儿她可还记得,就连上位后,那两个哥哥也被她给贬的远远的,如今虽然给了两个侄子一点权利,但如何能不担心这亲父子记仇?后来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则天召还庐陵王。”
“这个时候,武则天也就彻底没了让武家人当太子的想法,只不过,李隆基你现在活在她的阴影下,看不清晰倒也正常。”
“历史上也记载,武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
如此,了,李隆基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如此也好,如此也好……”
“这江山还是大唐李家的……”
只是想到自己,李隆基又看向萧然:“不知先生能否为我指条生路?当年有个叫韦团儿的侍女,想上父亲的床,但是父亲不敢,便没让韦团儿得逞。”
说到此处,李隆基咬着牙,心中满是恨意:“可这个韦团儿为了报复父亲,竟然出了损招,她对陛下说,父亲的妃子刘氏和我生母德妃窦氏,对陛下行巫蛊诅咒之术!陛下当下,也并未核实此言是否为真,就下旨让刘氏和我生母窦氏进宫朝见。她们自是不敢怠慢,于是匆匆进宫。”
说着,李隆基也带上了哭腔,他当年也只是个少年,母亲死了,心中如何不悲伤?
“可两位母妃这一去就不复返,我和父亲等得望眼欲穿也不见人回来。我想进宫询问,可父亲已经被吓破了胆,根本不敢跟陛下要人,所有人都知道,她们被陛下秘密杀害了,尸体埋在哪里都不知道,可是却不敢要一个说法,那一年我才八岁,也无力安葬找到母亲的尸骨好好安葬。”
“我实在是担心。”
从这时候开始,李隆基就活得十分凄惨,母亲被“失踪”了,父亲又被告有“异谋”,为此受酷吏的审讯。而李隆基和他的兄弟们常年被幽闭于宫中。
李世民冷哼一声:“身为皇子皇孙,得先立起来!看见你的本事,我自会为你撑腰。”
“武则天虽然于国有功,可如此对自家子孙,也是糊涂。如今她年事已高,也是时候退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