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点点头,“这倒不是什么问题,虽说这里没有马匹,但是贞观可不缺这些。”
随后,李世民又问道:“这李适如何?”说完,还没等萧然回答,他就自顾自的说道:“怕是不如何吧。”
萧然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么说?”
李世民解释道:“不然郭老将军和这些安西军又怎会只有嘉奖而无兵力支援呢?”
萧然叹息一声,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李适也是没办法,在他继位之初的时候,任用崔佑甫为相,为政清简,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后来崔佑甫生病,于是推荐杨炎为相,不久,崔祐甫患病去世,另一位宰相乔琳也被免职,杨炎得以独揽大权。”
“这杨炎提出了两税法,确实是为百姓谋取了好处,但是他生性狭隘,以私害公。”
李世民问道:“这话是怎么说的?”
萧然解释道:“杨炎早年依附宰相元载,对元载感恩戴德,尤其敌视那些曾经参与处置元载一案、进而使自己也受到牵连被贬的人,因此陷害了不少人。”
“不过最过分的还不是杨炎,毕竟他虽有缺陷,但也并非黑心之人,起码他还知道为着百姓着想,可卢杞就不一样了,他为官期间迎合圣意,嫉妒贤能,党同伐异,将颜真卿等人全部害死。”
“为筹集军饷,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实施后市场商人垄断买卖权,国家收入减半,广泛引起民愤。”
李世民的耳朵里面现在只有两句话,那就是“将颜真卿害死”还有“国家收入减半”。
气愤的李世民一拍桌子,“他怎么敢的!李适竟然重用这样的人,他莫非是被蒙住了眼睛不成?!”
萧然说道:“要说李适有什么大毛病吧,还真不是,于封建这一套,他不信鬼神,于享乐这一说,他在这个时候还真就称得上勤奋。”
“就是有的时候想事情可能比较简单,比如藩镇的问题,李适想要削藩,其实没有问题,藩镇毕竟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但是他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诸多节度使的不满。”
“于是就有节度使称王了,还不止一个,最后李适被赶出长安,而到这个时候,才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说到这的时候,外面的门突然被敲响了。
萧然走过去一看,竟然是郭昕。
“郭老将军怎么来了?”
郭昕有些疑惑的说道:“伱们这是在谈论什么国事?”
说完,他可能觉得自己不该问,于是便说起自己来。
“哦,我过来是请太宗皇帝陛下去用膳的。”
李世民说道:“你们吃就是,朕还有些事情,就先不吃了。”
郭昕知道自己打扰到了他和萧然的谈话,于是也不多说,转身就要走。
但是李世民转念一想,将郭昕给拦了下来。
“郭老将军留步。”李世民说道。
郭昕转过身来,“太宗皇帝陛下可是还有什么事?”
李世民说道:“刚才萧然正给朕讲现在的皇帝李适呢,你也过来听一听?”
郭昕双眼一亮,他当然要听!
他们与世隔绝这么多年,对外面的消息一点都不知道,甚至如果不是在建中二年的时候平时送了消息出去,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外面的皇帝已经换了一个了。
见郭昕坐了下来,萧然便继续说道:“李适被反叛的节度使赶出长安,逃往奉天,后依靠宰相李泌、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平乱。”
“但是等他再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就变了,本来的李适政治清明,严禁宦官干政,但是从这次之后,他就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并且之前要削藩的雄心壮志也没了,反倒是对藩镇多事姑息。”
说着,萧然看向郭昕,说道:“当时你们送消息出去的时候,正是李适削藩的时候,所以他是真的无能为力。”
郭昕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倒是并不怪李适,毕竟他是个忠臣,忠于大唐的臣子,所以对李适的决定,他并不会怨恨,不然也不会铸造“建中通宝”钱了,他怨恨的,一直都是吐蕃人。
李世民敲了敲桌子,“你继续说。”
萧然便点头继续说道:“等到了贞元年间的时候,唐与吐蕃的战争日益激烈,朝廷财政用度亦日益窘迫,于是李适以进奉、宣索、宫市等手段大肆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