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再过三十多个小时,便是属于‘我们’的时刻,一个属于中华的时刻……
车队一路畅通无阻顺利抵达目的地,犹如塞上明珠般的榆林城映入眼帘,万千红霞笼罩,给这座苍茫而孤寂的陕北重镇披上一身红妆。
红色,耀眼而满是希望的红色,成为了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沿着最新修缮扩宽的砾石路,运输车队沐浴于晚霞之中,徐徐来到重兵驻扎的三岔湾地区,抵达钢铁厂。
伴随着空分设备核心机组和三孔氧枪运抵,身为氧气顶吹转炉项目工程第一负责人的余华,没有耽搁时间,立即下达试验炉总装命令。
转瞬,榆林钢铁厂试验炉似如一台机器般启动激活,进入运转状态,一名名经过理论培训的红军技术员和工人纷纷进入各自的岗位,按照首次冶炼试验制定的标准预案工作。
钢铁厂供电所启动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电力,供应全厂,十吨级行车将单台净重数百公斤的三大核心机组依次吊运到预定装配区域,再由余华亲自上场,配合此次随行的装配小组一同负责总装。
总装环节毫无疑问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之一,三大核心机组必须精准连接,装配精度要达到理论精度的95%以上才算是合格,三孔氧枪装配亦然。
精确,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这是设备总装的基本要求。
待试验炉核心设备总装之时,钢铁厂各个基础配套设施区域全都进入准备状态,隶属于高炉区的工人队伍,按照规定对高炉主体和燃起管道等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为铁水冶炼进行准备,两台一立方容积鱼雷罐车通过长达二百米的窄轨铁路,在电机牵引之下进入高炉区,来到中型高炉出水口等待。
炼焦区倒是不怎么忙碌,毕竟自从建成竣工之后,焦炭炼制工作就一直在进行,为试验炉进行各项冶金试验和钢铁冶炼提供最基础的焦炭。
天色渐渐昏暗,璀璨星空涌现。
整个三岔湾厂区,所有人挥汗如雨,心中燃烧着火焰,似如机器般不知疲倦的工作,毫不在意悄然流逝的时间。
几个小时后,高炉区所有安全检查完成,检查结果全部通过,烧结车间宣布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持续生产混合石灰石的烧结矿,一项项报告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最终汇聚到余华这里,以供决策。
不过,余华对于厂区准备工作并不在意,他的精力全都放在面前这台重达八百多公斤的透平式膨胀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