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师生论道,祸乱之源

秦瑱刘备曹操 鲸二歌 2598 字 3个月前

“孺子可教也,若知此事,便算得道矣!”

“现在孔明可知生产力为何物了?”

诸葛亮听着,不由深思了一会儿,经过秦瑱两次提点,他好像时局有了更本质的看法。

但总觉得还是隔了一层薄薄的纱!

不过他却不是那种不动脑筋之人,直接沉吟道:

“先生方才曾言,人组成人世,便开始分工合作。”

“由此观之,劳动并非单一之事,无论出征作战,还是治国理政,亦或是田间苦作,只要其维持社会运转,便为劳动。”

“只不过是其所为之事不同!”

“似耕者需要其田,似商者需要其货,为官者需要其才。”

“彼等总和即为社会劳动,故学生以为,生产力便是社会之中所有人维持社会所需所出之力!”

“因为耕者失其田,导致百姓该出之力无处可施,进而导致整体生产力不足,以致于百姓挨饿!”

他这一番话说罢,秦瑱自是再度点头道:

“诚如此言,由此可知生产力由三者组成,一者劳动者本身,有如你我一般;”

“二者劳动资料,如耕者用其力,商者用其行,兵者用其勇;”

“三者劳动对象,耕者须有田,商者须有货,兵者需有敌。”

“汉之所以衰也,非是简单土地兼并,而是生产力不足,无法再维持社会稳定!”

“先秦之时,一亩田地亩产不到两石,百亩之田,不夺其时,数口之家方可无饥。”

“故须重农抑商,保证生产力足以维持社会稳定。”

“而如今数百年过去,亩产已然倍增,可百姓越发穷困,何也?”

“乃因百姓之力不加多,无为之人成其众。”

“居庙堂者,不思改制安民,整日贪图享乐,故彼等要满足此欲,便要侵占社会财产。”

“世家豪族,不思进取增益,只知强取豪夺,收别人之土,增自家之本!”

“故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似此等诸患,如不一一解之,便天下再复一统,百年之后,亦会再度分崩离析!”

“我如此言之,孔明可知其理也?”

说到这里,秦瑱便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着这话,顿时便是身子一颤。

他本来读书多年,自以为已经参透了国家问题的本质。

可现在经得秦瑱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才发现,其实他从未了解过这个人世的真相。

汉朝衰落的本质真的是因为一两个昏君造成的么?

还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所导致?

看起来却是如此,可其本质,压根就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

而是一个阶级与另一个阶级问题。

汉朝衰弱的实质,不是昏君与贪官污吏的问题,而是被剥削阶级,已经养不起剥削阶级了!

由于生产力短缺,导致了上层越发贪敛,而上层贪敛又进一步加剧了生产力不足。

如此循环下去,即便没有桓灵作死,整个大局早晚也得崩溃!

同理,若是依照他原本的想法,即便重整朝纲,只要生产力的问题不解决,那早晚会让这种阶级矛盾再度爆发!

这也是刚才秦瑱只是略微一点,就能点出他问题的原因!

想到此处,孔明自是眉头直皱道:

“若依先生之言,那学生知矣!”

“要解决当世所存之患,不可只管表象,而应该解决生产力之事!”

说到此处,他便又再度询问道:

“但不知我等又该如何解决生产力短缺之事?”

直到现在,他已然进入了秦瑱的辩论逻辑之中,搞懂了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而秦瑱见状,便即微微一笑道:

“此事却不当问我,孔明须得自己思虑,生产力短缺之患,该如何解之!”

诸葛亮自是非同常人,一听短缺二字,便沉吟道:

“若论生产力短缺之患,似乎便如钱粮不足。”

“以学生愚见,须得采用开源节流之法!”

“先进行节流之举,而后开源。”

“依先生之言,生产力所以短缺,乃百姓空有劳动资料,却无劳动对象!”

“以当下寿春为例,便需要多建工坊,打压豪族,减少土地兼并!”

如此说着,他突然感觉自己似乎掌握了一种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实则在与秦瑱交谈之前,对于寿春城外建立工坊之举,他并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