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中式美学天花板

祝英台坐在去往书院的马车上,懵懵懂懂又淋漓尽致地奔向她脱离礼教束缚的自由时,已经注定了她会承受自由带来的悲剧。

初见梁山伯,他是青葱山林间不解风情的白衣书生,眼神随着她的经过而频频回望流转。

在挑灯夜读的书斋,他们隔着士人以书为界的保护伞,念着诗词歌赋,埋下男女相悦而相念的情思。

转换身份的祝英台,延续她骨子里的单纯和明快,将时时透露着士族门阀妥协与虚伪的书院,变得动人和浪漫。

以一碗水相隔,两人被卧,梦话里诉说着缱绻暧昧的心事;在台阶上对望,叮叮咚咚的上课钟响,是来年相互笃定心意的凭证;贯穿始终的琴音,在初见时是五脏俱全唯独没有情……

在祝英台替梁山伯罚站时,琴音已是情窦初开,惺惺相惜;在梁山伯赶考离开书院时,琴音则如悲如喜,如痴如思。

这就是配合故事食用音乐的妙处吗?

众人只感觉自己亲身观看了一场话剧,见证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相遇相知并暗生情愫的过程。

但正如很多人一开始的判断,蒲潼这部作品依然是一个传统的悲剧爱情故事,当剧情进行到这,接下来就是反转和悲剧的结尾。

十八里相送的郎情妾意,是时代车轮下的扬尘,落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指腹为婚上。

那一天,梁山伯在暴雨里性命垂危的挣扎,祝英台在暗无天日闺房里的撕心裂肺,而他们,都只是封建秩序下不被倾听的杂音。

时代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们两无法在一起,于是乎,故事的女主角做出了他的选择。

喜事丧办,大雨洗净祝英台的浓妆艳抹,她清清白白地将自己在梁山伯的坟前付之一炬。

至此,艺术已成,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完整,正如约定俗成的悲剧爱情故事一般,在一个可歌可泣的悲怆结局中落下帷幕。

与之对应的,这首协奏曲也进入高潮,用一段非常悦耳的旋律抓住了所有听众的心。

“蒲潼简直是个天才,我好喜欢他的这一段音乐。”

“故事略显俗套……不过这样的桥段依然百看不厌,男女主为了爱情双双殒命,蒲潼好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