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虽然看似有点不近人情,但却道出了婆媳关系的真相。
婆媳两人相处,边界感越不清晰,越容易引发婆媳矛盾。
相互尊重与谅解,又保持距离的婆媳,相处起来则融洽无比。
婆媳之间,做好本分,再提情分!
孝敬婆婆,是媳妇的本分,不要以妈的标准要求婆婆,做事三思而后行。
婆婆不要对媳妇挑剔有加,媳妇好就是儿子好,母爱本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婆婆不是妈,儿媳也不是女儿。彼此珍惜,又相敬如宾,自能友爱相处。
人生就像一场戏,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成功的关键。婆媳相处也是这样,婆婆疼爱和包容儿媳,媳妇尊重和孝敬婆婆,角色定位越清晰,相处越和睦。
想开了、看开了的傅亦瑶,明白了,未来的路,在自己脚下,遇见硌脚的石头,没必要非要踢开,绕过去也不耽误时间。
大多数的钻牛角尖都是为难自己。
世间的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必要非得钻牛角尖,自寻烦恼,心宽是福,想不开就是苦。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想要开始不平凡的自性,唯有从平常的禅心入手。”把心放宽一点,人生应该少一点顾虑,多一点希望;少一句牢骚,多一点勇气;少一点憎恶,多一份热爱。
想开的人,处处是生机;想不开的人,处处是烦恼。一个心如明镜的人,镜前的万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祈愿、攀缘,那么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
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的烦恼,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满足。我们能掌握的事情其实非常少,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掌握自己的心情和方向,换来柳暗花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记住某个东西,同时也不要执着于这个东西,想不开的人只会在人生的路上受阻,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放松心情,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情,整个身心自然就通达了。
其实,身心不得安在,是人生烦恼的根源。真正的净土不在外界,而在我们心间。人的内心就像一颗明珠。如果能天天反观自照,天天能释放、清扫,我们的心灵就会绽放光明。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人们去开拓未来;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则尽量要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想不开,让阴影笼罩心头,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反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傅亦瑶决定,放过自己了。
其实,傅亦瑶并没有彻底放下自己心里的芥蒂,她依然记得米巨磊妈妈所做的那些事,甚至包括米修曾经因为利益或者身不由己所做出的选择,她都记得,清楚的记得。
可是,她也明白,她不能带着这些芥蒂和米巨磊过日子,她不能让这些东西羁绊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不能让这些东西成为自己幸福婚姻路上的障碍。
毕竟,放过自己,才能获得新生;毕竟,放过自己,才能活得自在。
为了自己的余生能够不阴暗,为了她和米巨磊的余生能够幸福,为了小宝贝的余生能够温暖,她决定了:慢慢放下,放过自己,放过别人,与别人和解,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这是一段旅程,追寻着内心的渴望,经历着人生的磨砺和洗礼,最终走向心灵的圆满。
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对内心的探寻和启迪。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定期停下脚步,与内心对话。闭上眼睛,静静倾听,那些被尘埃掩埋的声音会慢慢浮现,指引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不要让琐事和喧嚣淹没了你的内心,给自己一个静谧而宁静的空间,放飞心灵,寻找那份永恒的宁静。
而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与体验,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与世界和解,意味着看到世界的美好与一切的缺陷。世界并不完美,充满着无法预测的变数和挑战。但正是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多彩。
我们要学会从困境中寻求机遇,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从痛苦中寻求力量。与世界和解,是接纳一切的不确定和变化,是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聆听大自然的呼唤,我们才能真正与世界和解,感受到生命的无穷魅力。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接纳自己的过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都有过曾经的错误和挫败,但是这些并不是限制我们的枷锁,而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