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第584章 败亡!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608 字 3个月前

夜色如墨,魏国大军驻扎之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天空原本还星罗棋布,如今却已密布厚重的云层,宛如一块厚重的黑绒布,将整片天空紧紧包裹。

悄然间,绵绵细雨如丝如缕地飘落,将这片军营点缀成一幅水墨画。

雨滴打在帐篷上,发出细微而连续的声响,如同在耳边轻轻诉说着夜的故事。

帐篷的外壁逐渐湿润,水珠顺着布料滑落,滴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水洼。

帐篷内部,潮湿的空气弥漫开来,令人感到沉闷而压抑。

军士们的衣物和铺盖都湿哒哒的,粘糊糊地贴在身上,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道路更是变得泥泞不堪。

原本坚实的地面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松软而滑腻,行走在上面仿佛每一步都在与泥泞抗争。

魏军士卒们的脚步变得沉重而缓慢,泥浆四溅,他们的鞋底和裤脚都沾满了厚厚的泥土,仿佛穿上了厚重的铠甲。

每一次行走,都仿佛是在与这片泥泞的土地进行一场较量。

更令军士们感到心烦的是,下雨后的军营变得异常不便。

生火成了最麻烦的事情之一。

雨水和湿气使得木头变得潮湿,难以点燃。

军士们用尽力气,却也只能看着湿漉漉的柴火在火堆中冒出一缕缕青烟,却始终无法点燃熊熊的火焰。

没有火,意味着寒冷和黑暗,更意味着无法烹煮食物。

连吃饭都吃不太好,士卒们的士气能好才怪。

若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军营之中都要出现逃兵了。

中军主帐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映射出几道人影。

司马懿老神常在,但眉头却是在不经意之间紧皱起来了。

突如其来连下几日雨,打破了他的军事部署。

等雨停是最保险的事情。

然而,万一不停呢?

辽东的雨季一般是在七八月份的,当地人称之为七上八下,现在是六月,照理说不是雨季。

但是

雨季提前一个月,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若是等雨停,雨不仅不停,反而越下越大,那该如何是好?

到时候,他百日破辽,还如何破?

一年下辽东的海口若是不能变成现实,难道真的要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去抵?

他司马懿的性命宝贵,可不想如此窝囊的就死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让原本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司马懿,搞得有些烦躁了。

“大将军。”

幽州刺史王雄、护鲜卑校尉牵招以及张辽,三人并肩而立,正准备向中军主将司马懿汇报军情。

帐外,夏雨如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地面,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

王雄身材魁梧,面色凝重,他率先向司马懿谏言:“将军,如今夏雨汹汹,道路泥泞,行军作战极为不便。我等应该暂缓征伐,待雨停了之后,再做打算。”

王雄出身琅琊王氏,他是受到魏国安定太守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

若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只需要过个几年,鲜卑南钞汉边,北拒丁令,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馀里,南北七千馀里,罔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

届时,鲜卑的势力范围与最盛时的匈奴相当。

当然,军事实力远逊于最盛时的匈奴。

其中势力最强的部落首领之一轲比能,拥有十几万铁骑,曾经联合其他部落首领拒绝向魏国“互市”马匹。

且一度率三万精骑把护乌丸校尉田豫围在“白城”七日,靠魏国太守阎志解围才忿忿离去,史称“白城之围”。

王雄以幽州刺史兼乌丸校尉时,抚以恩信。

轲比能甘心臣服,主动向王雄抛出橄榄枝,向幽州贡献名马示好。

按照《六韬》: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意味着在冷兵器时代,古代一名骑兵能抵挡八名步兵;一千骑兵便可阻挡一万步兵;而轲比能十几万铁骑足以与百万步兵相当。

青龙元年,轲比能联合另一部落首领步度根叛并州,后者虽兵力不详,二者之和已接近二十万骑兵,至少相当于百五十万步兵(有些夸张)。

青龙三年(235)当轲比能叛乱时,王雄派剑客韩龙除掉轲比能。

从此鲜卑各部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边陲遂安。

他在史书上不如他的几个孙子竹林七贤的王戎、被石勒压死在墙边的王衍那么出名,但却也是做出了些许成就的。

王雄素有才名,然而,牵招傲气十足,丝毫不将王雄放在眼里。

此刻反驳道:“刺史此言差矣。夏雨连绵,贼军必定料定我等不会出战,此时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良机。我军若能把握时机,必能取得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