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恨如同潮水般涌来将他淹没,一股强烈的愤怒与悲痛交织在一起,冲击着原著的胸膛,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无法想象姜岁沉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他紧咬牙关,双拳紧握,他势必要为姜岁沉报仇还有沈枢,他不会放过这些滥杀无辜的妖怪。
原著小心翼翼地将信纸对折,再对折,确保它平整地躺在信封之中,完成这一动作后,他轻轻地将信封塞进自己的衣襟深处,贴近心脏的位置。
随后换好衣服后,接着原著缓步走到床榻边,缓缓坐下,床榻上的被褥还残留着余温,但此刻的他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缓缓地躺了下来。
原本积累的深深困意,在得知姜岁沉和沈枢的死讯后瞬间烟消云散。
原著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狂奔不止,他思考着如何为姜岁沉和沈枢报仇,如何揭露那些妖怪的阴谋。
就这样原著静静地躺在床上,双眼凝视着天花板,任由思绪在夜空中飘荡,虽然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他的心灵却异常清醒。
原著开始仔细对比姜岁沉与沈枢的描述,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原著的眉头渐渐紧锁,他发现姜岁沉与沈枢的死法,不仅仅是残忍与诡异那么简单,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甚至与都城沈枢查的案件里的死法如出一辙,这种高度的一致性,让原著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然而原著也清楚地知道,由于时间的流逝,他无法亲自前往姜岁沉与沈枢的案发现场进行勘查。
沈枢死之前,皇上对都城案件的态度异常冷漠,甚至有意无意地压制着相关消息的扩散,仿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需要被隐藏。
既然皇上对沈枢的案件如此讳莫如深,那么这背后必然有着不可言说的原因,原著开始思考,注意到每当涉及到与皇上有关的事情时,妍妃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其中,这种巧合让原著不禁猜测,沈枢之死是否也与妍妃有着某种关联?
进一步对比沈枢与其他十四起案件的受害者死法后,原著发现它们之间竟然存在惊人的相似性,这种高度一致的手法,让原著更加坚信自己的猜测:这些案件背后,很可能有着同一个幕后黑手,而这个黑手很可能就是与皇上关系密切的妍妃。
剖析李屠夫家中那特殊树枝是源自昔日狐族村落的附近,原著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名字春孚,原著记得,狐族村落的覆灭与消失,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而春孚作为幸存者之一,如今这树枝的出现,仿佛将春孚与李屠夫家,乃至整个都城的谜团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这树枝真的来自狐族村落附近,那么这件事情的背后,春孚的影子便无法抹去,原著心中暗想,他开始仔细梳理已知的信息,妍妃提及的“主人”,想必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而春孚完全有资格成为那个让妍妃都为之颤抖的主人。
春孚她是否就是那个在背后操纵一切,利用妍妃作为棋子,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
原著眼前的谜题虽已解开一半,但剩余的两大谜团——长公主之谜与攻打苍梧国之谜。
原著心中充满了对时间的紧迫感,他意识到,自己这三年来的缺席,可能让许多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关于皇上的兵马粮草筹备情况,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是攻打苍梧国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皇上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原著在心中暗自思量。
当思绪触及到长公主这个的存在时,原著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层层涟漪。他猛然间忆起,姜岁沉生前正是将全部的精力倾注在了对长公主的调查之上,这让原著知道姜岁沉的死亡绝非偶然,他生前所触及的每一个线索,都可能是导致他遭遇不幸的导火索,而长公主作为他调查的核心,其背后隐藏的秘密必然与姜岁沉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原著不禁将长公主之谜与妍妃,乃至更深层次的春孚联系在了一起。
原著差一点忘了谢从幽,齐不眠说这三年来未见他踪迹,他能去哪呢?莫非他与妍妃和春孚有关联?原著想到这时摇了摇头,或许是自己想错了。
当所有的谜题如同拼图般一块块归位,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原著的心中终于卸下了重担,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与释然交织在一起,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仿佛是将所有的疑惑与忧虑都随着这口气呼出体外,随后困意如同潮水般悄然涌上他的额头,眼皮变得沉重,他缓缓地慢慢悠悠地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睡之中。
原著在这个梦境里,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漆黑的夜,夜空深邃无垠,星辰隐匿,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银白色的清辉,为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抹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