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
秋天。
大船顺着水,朝着岸边慢慢靠近。船舱帘子掀起了,苏禾从门里缓步走出。一身碧色衣衫,元宝发髻,戴着两朵小绒花。腰上是她的小金铲子,两个金绣香袋。
“前面是里塘镇。”暗卫长走了出来,他这一年已经脱了黑衣,穿了一袭红衣袍,金簪挽发,腰上是金算盘流苏腰饰,看着也是个玉树临风的英俊男儿。只是脸上因为去年那场血战留下了好大一块疤痕。白简本想给他们弄点药,把疤弄掉,但是他拒绝了。于他们来说,带着疤痕行走江湖,能更添几分煞气,一看就不好惹。
不仅是暗卫长,二十多个一直跟随苏禾的暗卫都打扮得很光鲜,红的蓝的紫的,锦衣加身,个个养眼。
苏禾觉得他们也应该光鲜地行走在阳光下,若有危险,那就一起拼,用不着穿得黑漆漆的。
“里塘镇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苏禾手搭在眉前,往小镇看了看,轻声道:“那就去看看,得给小珍珠她们做几身新冬衣,买些料子。”
“是。”暗卫长转身朝着侍卫们挥了个手势。
船的速度快了点,没一会就稳稳地泊在了码头前。
这是苏禾寻找裴琰的第十四个月了,所有人都觉得裴琰不可能回来了,但苏禾不信,茫茫大山,潺潺流水,说不定替她托起了裴琰的身体,并且好好地照顾了十四个月。这个时候的裴大人,肯定正躺在哪个清静的小院子里,摇着一把大扇,惬意地晒太阳。
刘嬷嬷和小锦儿各自用小背篓背了一个儿子出来了。
三个孩子里面,裴灼是最先会走的,小珍珠最先开口说话,如今能说二十多个字了,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裴倾很安静,一开始苏禾觉得他是学得慢,可后来发现他纯粹是懒。能躺着就不坐,能坐着就不站,这时候小倾小嘴巴张开打个哈欠,懒洋洋地又合上了眼睛,趴在他的小背篓里睡了。
下了船,苏禾一眼就看到了码头上有卖油条的,于是叫上小锦儿,二人一起过去买油条。刘嬷嬷爱吃油条,船上面粉用光了,有段日子没榨油条了。
刘嬷嬷把小倾从背篓里抱出来,抱着他去一边的茶摊前坐着,这小子最懒,得多晒晒太阳,晒掉他的懒气。
小倾偏了偏小脑袋,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又合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