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的旧衣服再也没有人要了,也就不再收旧衣,只收金银细软。
这时山里的谷熟菌还挺多的,阿宝回老家就是为了捡菌子,虽然有傀儡人捡了,就是五华境后山的菌子也多得吃不完,但是自己亲自上手去捡又是另外一种享受了。
干巴菌也还有,又干净又多,好享受这个采菌过程。
阿宝去街上卖菌子,突然发现街上的人都穿着新衣服,塑料泡沫拖鞋,她惊得下巴都差点掉地上。
她刚穿越到这里的时候,从孩童时期起,虽然能看到青山绿水,但是整个村子里的人,就是一幅灰色的图像。
不管谁都穿着的是破衣烂衫,只有教书先生和老板们穿着体面些,一年一套新衣服是不可能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才是常态。
粗麻布衣服乱得慢,新三年不成问题,衣服旧了就黑了,灰蒙蒙的,曾经是个什么颜色根本就不清楚。
街上有染坊,多以青红二色为主,红色是婚嫁的颜色,这个必须染,别的几乎都是青色。
青色耐脏好看,以后旧了也不是很难看,反正大家都穿这种颜色的,就没有人觉得不对。
阿宝小时候,就是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跑出去玩,染坊也去过,听说染缸里还淹死过小孩,主家不会让人进去,看到小孩都往外赶。
那些布都是乡下人自己织的,自己种的麻纺的线,织出来花几颗铜钱来染一下,再拿回去自己裁衣裳。
这就是一般乡下百姓的生活,概莫能外。
至于别的小说里写的那些,说是有成衣铺,有最好的绫罗绸缎卖,简直是胡说八道。
街上没有成衣铺,只有布店,布店也只卖少量几种布,没什么绸缎,乡下人不穿这个也不用这个,最多有几匹细棉布,是卖给那些体面人的。
布店也不专门卖布,只有靠窗一小排卖布,别的地方都是卖日用品,盐茶糖酱醋这些。
一匹棉布最少五百多颗铜钱,那棉布还特窄,幅宽五十八厘米,方便制衣,也方便织布。
一匹布要的工时好几天。
纺线要时间,还要捶纱,洗晒打蜡,步骤繁多,那么多的工程,哪里是小说中几两银子买几大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