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内,路两边种着的梧桐开始簌簌地落起黄色叶子,随着风在空中打个圈儿,接着悠然地铺陈在地上。
又是秋天,距离入学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从在家里打打闹闹变成了在学校发奋图强地读书。
这是盛忠远与何秀英的盼望,但是,他们夫妻俩其实并不知道孩子们在学校到底有没有努力。
直到期中考试将近。
幼儿园放学比较早,三点钟就要去接孩子,盛遂行难得有空,代替爹娘去幼儿园门口接岁岁。
小家伙现在在幼儿园小班混得如鱼得水,第一天穿着军官装入学,还帮老师哄好了不少小朋友,从此班里的孩子都格外喜欢岁岁,证据就是,盛遂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发现岁岁的口袋和书包里装着小零食了。
这些孩子都是城里人,父母不是国企工作人员就是军人子弟,总之家里条件都不错,经常给岁岁塞好吃的,有时是一颗糖,有时是一块小饼干,还有的会给巧克力。
为了还礼,家里也会让岁岁带些好吃的去幼儿园,分给别的小朋友们。
盛遂行站在幼儿园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忆起岁岁的这些往事,不多时,空旷的学校门口涌现出了不少人,他们有的认识,三三俩俩地说话,有的不认识,可是转头对了个视线就能聊起天来。
聊的话题屡见不鲜,无非是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些话也不用当真,只是听听家长们的暗中炫耀或是牢骚抱怨罢了,言辞都夸张得很。
兴许是盛遂行长得有些不近人情,周围的大叔和婶子都绕过他,不与他说话。
旁边的一位大婶离他很近,谈论起她家的小孙子,露出满脸自豪,夸耀道:“我家孙子前些天回家,又学会了一首诗,满打满算,他都会背二三十首了。”
“诶哟,那你家孩子真是聪明,我家的就不行了,成天净爱玩儿,回家问问他学了什么,他说老师什么都没教,你看这气不气人?”婶子气得都要捶胸顿足了。
“妹子你放宽心,小孩子爱玩是天性,这聪明还没显出来呢,你且等着瞧,你孩子一定顶顶聪明!”
……
盛遂行听了几句,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他家弟弟的小模样,岁岁不是个一学就会的神童,但也不是光玩不学的小调皮蛋,上了这么多天学,小家伙也会摇头晃脑地背一两首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