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聚精会神,操纵着自动开颅机。
滋滋滋——
尖锐的切割声传来。
短短两分钟后,一个完美的骨窗切口就被开了出来。
规整、精确,锋利的钻头正好停在了薄脆的血管之上,只差毫厘就会贯穿。
“不可思议!”巴顿激动地离开自动开颅机,他捧着这块颅骨,兴奋得无以复加。
成功了,新一代开颅机,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从自动开颅机诞生,无法控制切割深度的问题就一直没法解决。
这导致开颅机的速度永远提不上去,风险也一直存在。
但在许秋的设计图下,这个难题总算成为往事!
一位资深的脑外科手术医生,想要打开一个颅骨窗口,一般也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复杂一点的甚至可能长达数个小时!
然而,有了自动开颅机,开颅将变得如砍瓜切菜一样轻松,两分钟开一个脑袋,只要ct等导航技术扫描完毕,设定好路径与程序,就不会出错!
尽管真正的手术台上,打开颅脑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还有更复杂的治疗过程,譬如肿瘤手术的瘤子摘除、脑出血手术的血肿消除……但能两三分钟开一个脑袋,会给术者争取大量容错率,手术风险也将降低到极点。
“许医生,给它起个名字吧!”巴顿等人抱着模拟颅骨来到许秋面前。
所有人的表情都庄重又期待……他们早已认可许秋,没有许秋,他们想要走到今天这一步,可能还要耗费数十年的光阴!
巴顿也许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
但,这一代的新型开颅机,绝对的核心却只能是许秋!
一切改良与创造,都是建立在许秋给的原始设计图之上,包括巴顿团队做出的创新,同样也是因为许秋的设计图提供了硬件基础!
把无级变速等设计换到上一代开颅机上,也会因为硬件设计跟不上而失败……所有成功,都是建立在许秋的图纸上!
“名字吗?”
许秋想了想,这次就不能再用临海开颅机命名了,毕竟这也是犹他大学、巴顿团队等共同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