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国战结束(上)

胡马陷入沉默。

他手中有李牧、廉颇两个统帅,只要他不被算计,李牧和廉颇两个军团将会令敌人闻风丧胆。

“你们的事情,或许我可以插手。”

赳赳老秦眼睛微眯,介入其中。

“我们找个无人的地方,好生洽谈。”

几个诸侯利用国战的空闲,密谋主世界之事。

楚天拥有徐州、青州、兖州,其强势程度,比官渡前拥有四个州的曹操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渡之战,曹操的领土几乎年年在大战,人口凋零。青州、豫州被黄巾军洗劫,曹操和吕布在兖州交战,粮食耗尽。曹操讨伐徐州之战、讨伐袁术之战,徐州、淮南血流成河。

相反,袁绍在击退公孙瓒和黑山贼以后,冀州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人口相对丰盈。

但现在的局势几乎反过来。

《领主》的河北地区大战连天,此时冀州距离黄巾之乱不过五六年,袁绍为了统一冀州,与刘备大打出手,冀州人口减少。又有幽州大战,耗费无数粮草。

楚天的徐州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战乱,可以说,在楚天(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夏天凉)的治理下,徐州成为汉帝国最大的粮仓。

淮南地区,有九江太守刘馥、广陵太守陈登屯田,淮南地区也有成为粮仓的趋势。反倒是兖州、青州人口较少,正在努力恢复生产。

徐州每年生产的粮食,比兖州和青州的粮食加在一起还多,可见一斑。

任何一个东汉诸侯都无法单独承受楚天的攻势。

目前幸存的东汉诸侯们,与吕布、袁术、刘表等人不同,他们更像是袁绍、孙坚、刘备、曹操,不会被各个击破。

东瀛城池,织田信长召集一群家臣,还请了作为盟友的德川家康,共同议事。

第三次国战,对于参加国战的东瀛打击极大。东瀛的大名们意识到宗主国的可怕。

曾经对糜竺嚣张的岛津家久在与汉军交战中被乱箭射中,其生命力之顽强,十五岁就有斩将记录,也算是东瀛武力最高的武将之一,没有轻易阵亡。

不过,岛津氏对汉帝国已经心存畏惧,没有国战前那么嚣张。

很简单的道理,东瀛人欺软怕硬。

“我们东瀛集全国之力,竟无法夺取一座主城。天下将会为汉帝国之天下。”

织田信长的战略目光长远。

他的家臣团有不少玩家,为织田信长描绘天下大势,再加上此次交手,织田信长的信心多少受到打击。

下方的武将,木下秀吉、竹中半兵卫、柴田胜家、明智光秀、泷川一益、佐久间信盛等人脸色也有些沉重。

东瀛的人口不少,比法兰西、英格兰还多,但位置糟糕,西边是虎视眈眈的汉帝国,东边是拥有大量火绳枪手的合众国,向哪边扩张,都举步维艰。

目前出任军师的竹中半兵卫率先打破沉默:“欲与汉帝国相抗衡,唯有尽快实现主公天下布武之大志,囤积粮草,伺机而动,此乃唯一生机。汉帝国尚有内战不乱,如有际遇,主公可兴兵五十万,攻高丽国。以高丽国为据点,占据辽东,再图入关。再不济,以高丽国为壁垒,可分汉帝国之兵力,为本土分担压力。”

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长的邀请,正襟危坐,他听到竹中半兵卫统一东瀛,先取高丽国的战略,大部分赞同。

唯一不赞同的一点可能是,他不认为东瀛应该主动挑衅汉帝国。

年轻的德川家康可以耗得起,熬死绝大部分汉帝国的文臣武将。

这一代汉帝国的文臣武将过于强势,只有熬死他们,才是最后的赢家。

德川家康比在场所有人更加稳健,因为他是司马懿式的人物。

“京畿地区已为我所执掌。武田信玄于此战损失惨重,泷川一益,你去与北条家密谋,回到主世界,立即发兵攻打武田信玄。”

织田信长认可竹中半兵卫的战略,竹中半兵卫先取高丽国、再攻辽东,他的战略稳扎稳打,但终究是有些不自量力。

按照竹中半兵卫的设想,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要灭武田信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