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些章节,但总觉得里面的世界离我们太远。”周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诚恳地回答。
“可是文学就是让我们去理解和感受不同的世界啊。”凌雪轻声说道,她的话语中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从古典诗词到现代小说,从东方哲学到西方思想,他们的讨论充满了激情和思考。周行发现,尽管生活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凌雪却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
有一天傍晚,当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周行和凌雪坐在稻草堆上,争论着关于存在主义的话题。周围的村民已经开始收工回家,而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那一刻,周行意识到,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一生中宝贵的记忆。
经过几年的努力,周行和凌雪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大学的图书馆成了他们新的讨论场所,书架间的每一本书籍都似乎在向他们招手,邀请他们探索更多的知识领域。
他们在校园里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周行加入了文学社团,经常参与诗歌朗诵和文学创作的活动;而凌雪则活跃在哲学辩论社,她的独到见解常常让听众耳目一新。尽管他们的专业不同,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让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行在文学社团的活动中朗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家乡太阳村的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凌雪也在哲学辩论赛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她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赏。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周行和凌雪也开始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的文化节,一起策划并主持了一场关于“文学与人生”的主题讲座。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也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然而,随着学业的加重和社交圈的扩大,他们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周行发现自己在创作上遇到了瓶颈,而凌雪则在哲学理论的深度探讨中感到困惑。面对困难,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相互鼓励,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们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分享着彼此的烦恼和梦想。周行说:“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梦想。”凌雪微笑着点头:“是的,只要心中有光,就没有走不出的黑暗。”那一夜,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也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大学毕业后,周行和凌雪一同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这家企业规模庞大,业务遍及全国,对于刚步入社会的他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门,开始了各自的职业生涯。
周行所在的部门负责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他需要经常出差,与客户沟通协调。刚开始时,他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感到不适应,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凭借着在大学锻炼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热爱,他逐渐找到了节奏,业绩也开始稳步提升。
凌雪则被分配到了人力资源部,她的任务是招聘新员工和管理培训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