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长时间的舰船对轰战中,对方可以心无旁骛的摆出阵型和人类的战舰对轰,这种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数据上的差距很快就拉开,并准确的显示出双方的攻击效能差距。
“命令各战舰,不要脑子过热和敌人硬拼火力对轰,舰船要动起来,命令主车前进三,边走边打,左右两翼不要硬怼接敌,拉开机动甚至狗斗,在运动飞行中寻找战机,争取给主力增援的时间!不要怕中弹受伤,我们的战舰做那么大就是为了能撑住更多的攻击,以伤换伤也是对方吃亏!”
周舰长看到如此残酷的数据很快便做出决断,它们的任务是做挡拆中的挡墙,如果主力没有赶到自己就垮了,那还做个屁挡拆战术啊。
至于最后那句话……其实也是一种战术思路。
而这种战术思路,其实也是目前太空实力弱小的人类在无奈中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人类海洋上的一艘驱逐舰往往都有一百多米长,排水量都在7000吨上下,万吨大驱也不少见,这个体积和太空驱逐舰已经相差不多了。
这样体积长度的驱逐舰,其船员编制动辄就是一两百号人,甚至号称蓝星水面最强的550级万吨大驱,人数编制达到了280人左右。但是太空驱逐舰人数可比海军驱逐舰,甚至护卫舰都要少很多,一艘标准驱逐舰的人员编制正常情况下才25人配置而已,放在传统海军就是一艘几百吨的炮艇的人数编制而已;即便是配上见习船员、见习军官这些学员兵,通常人数也不超过40人。
这主要是这些太空战舰,不像海上战舰那样具有复杂的机能结构外,其作战武器装备也简单得多,无外乎就是电浆炮,和后期加上去的太空苍蝇毒蚊这些东西而已。
同时使用了大量自动化的设备,和自动电气化装备,这些科技创新带来人力资源解放,极大的降低了人员配置需求的结果。
但人数那么少,为何太空战舰要做那么大呢?
一个就是电浆炮的物理特性造成了身管比较为冗长,这个就占据了战舰至少六分之一的尺寸。
其次就是为了保证电浆炮持续快速短时间输出大量的火力,除了增加核聚变反应堆之外,还增加了不少供电浆炮蓄能的高功率电池。
可以说,为了电浆炮能高速输出足够多的火力密度来形成攻击效能,增大战舰的尺寸完全就是服务这门主舰炮需求而设计的。
其次就是要考虑被敌方电浆炮命中后的战损冗余需求。
不管是太空驱逐舰还是巡洋舰,甚至是战列舰上,电池组电池舱虽然多,但每个电池舱室之间都是有间隔,且间隔层中,填充有绝缘、绝热,以及消耗被命中后损毁释放电能电弧的物质,保证一个舱室被命中不会造成其它电池舱受到连带反应殉爆。
如果不考虑这个需求,一艘巡洋舰,在不改变双头火力和同等数量的电池舱组以及核聚变反应堆的前提下,一艘驱逐舰都能轻松装下。
所以章成铭和陆英豪他们在设计战舰时,结合这两种需求,这才把战舰做的那么大。
当然做大的舰船也有做大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抗打击能力增强。
通过对?矿梦境中?体生命的飞船火力判别,虽说?体生命没有标准件、标准口径这种说法,各舰船打出的电浆球口径和尺寸各有不一,大家统计归纳之后,绝大部分飞船,基本上都是在直径一米以下,因此便以一米直径做为标准。
也就是说,战舰如果遭受一发直径一米以内的电浆球攻击,按照电浆球贯穿船体的最大破坏效能,这枚电浆球在穿透的过程中,会沿途摧毁多少个舱室,都是设计师们要考虑的损害设计指标。
如此一来,设计师们自然就会减小区域舱段的舱室尺寸,以及错开各要害舱室的布局来进行设计,以免挨一炮半条舰船功能都全部瘫痪损毁掉了。
这样的设计自然也就带来了极高的战场生存能力,这也就是此前神行号为啥被打了那么多贯穿船体的窟窿,但修修补补依旧能继续勉强使用的原因。
而通过对?体生命的研究,发现?体生命却和人类这样的设计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线。
它们的飞船是尽可能的压缩自身的尺寸,恨不得浓缩就是精华的全集中在狭小的船体之中,导致一发电浆炮过去,加上电浆炮的电弧溢出双倍伤害效能,一发篮球大小的标准电浆球就能给对方造成沉重伤害,打在舯部穿深大一点的话甚至能直接一发入魂。
发现这种有些不对等的伤害效应之后,所以以伤换伤这种战术思路,也成为此刻弱小的人类在面对?体生命舰船时,一种无奈下的选择。
“舰长,敌人没有跟上来。”
雷达兵的这个消息让赵云舰上的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作为这次挡拆战术中最重要的控球员,如果对方不跟上的话,那么这次挡拆战术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对方不上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