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放荡不羁,仗剑任侠?为什么杜甫却总是有着一种名门正统的气质?

杜氏家族的教育给杜甫的一生奠定了基调。

杜氏先祖杜预虽然是因为武功而封爵成为阳侯,但是他的经学声望影响更高于武功。《春秋》、《左传》本来是两本书,而杜预将这两本书综合编为一本,即《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大名鼎鼎的《杜注》正是此书。

由此,杜家对于子弟的教育便蒙上了一层鲜明的儒学印记。中年的杜甫干谒求仕,晚年的杜甫秉公直谏,并非出于对名利的汲汲之心,也有着家庭教育下文人对“致君尧舜”的本心向往。

更别提杜甫对儿子的要求:“应须饱经术”;同样也反映了杜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儒学家教。

杜甫曾写道:“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三人并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得到了“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⑤”的极高评价。

有着这样一位祖父,杜甫自幼也浸润在诗歌教育中。

在这样有着浓厚诗风的家族中长大,兼之深刻的儒家忠孝教育,便无怪乎在经历国破家亡、世事沧桑之变后,杜甫还能够以老迈贫弱之躯,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发自肺腑许身社稷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房玄龄默念着这几句诗,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酸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