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后世的讯息。无论是大兴民役、开疆拓土还是所谓的焚书坑儒,种种强硬手段的背后,显现出来的其实是当时的秦朝面临着极度的国家政.治压力,需要用暴力手段控制社会。
——也就是说,“黔首自实田”并没有起到嬴政所期盼的作用,土地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那还等什么?
既然文的政策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来武的!
秦始皇三十二年,以“谋逆反叛”罪,嬴政掀起了对关东地区地主贵族阶级的清洗。接到密旨的蒙恬率领上郡的二十万秦军悄悄南下,将其尽数诛杀,关东诸地血流成河。
在这场战争中,一个小兵横空出世,被蒙恬收为俾将。他叫——韩信①。
同年,秦朝废军功爵授田制。
因为这次血洗关东,六国遗民打着“诛暴秦”的旗号挥师而起,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就是楚国项梁所率的部众。
秦始皇三十五年,各地六国遗民的动乱被基本消灭,只有在张良辅佐下的项梁部众仍然坚.挺。而在项梁的势力最盛时,整个楚地都几乎被其所掌控。
此时蒙恬已经回到了上郡,防备匈奴的来袭。年轻的韩信作为秦朝新一代将领,与项梁进行正面交锋。这一场战斗中,项梁军队的左将军正是项羽。
秦始皇三十七年,经过两年的战斗拉扯,韩信获得了最终的胜利。项梁身死,项羽自刎,张良带着项梁的儿子项襄趁乱而逃,不知所踪。
各地动乱的这些年里,嬴政也没有松懈对内政方面的改革。